当前位置:首页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同学们,大家一定喜欢旅游吧!说说看,你都曾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
导入新课:
可以四处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更能换一种心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看看那里的独特风光。
(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1、资料交流:谁了解威尼斯?出示威尼斯图片
2、交流,总结: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板书:河道纵横 以艇代车 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马克吐温游览后,对威尼斯的小艇情有独钟。小艇到底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学习生字,叉是多音字有四个读音,查字典写在综合本。
2、交流: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3)小艇的样子;(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5-6)小船的作用或小艇与人们的生活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这都是威尼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景。 二、品读赏析,深入理解
师: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小艇?生找第2段。 (一) 第2段
1、默读第2段,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什么样?(交流) 2、课件出示第2段,齐读
(1)大家看,这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列数字、比喻)解释英尺(PPT出示小艇图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2)用三个比喻写出小特的特点:(板书:小艇:独木舟 新月 水蛇) A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的长、窄、深的特点PPT B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PPT C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PPT
(3)师: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想象着小艇的样子来读。指3生读。
(4)好,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外,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
(教师范读课外,学生作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5)下面我请各位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 PPT
(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 (6)这么独特的小艇,这么美的沿岸风景,我们带这愉快的心情齐读第3段。 (二)第4段
师:坐在这新月般的小艇中有这样的感受和情趣,原因还来自于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船夫,文章第4段有一个词最能说明船夫驾驶技术高。是哪个词?(板书:船夫 操纵自如) 从哪里能看出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
1、交流重点句。(3-4人)
2、师引读:是呀,就是这样,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还能??
3、(出示船夫照片,了解传统)师口述:大家看,这就是威尼斯的船夫,他们头戴礼帽,身穿红白或蓝白相间的条纹上衣,着黑色长裤。在威尼斯,船夫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在那里有这样一个传统,想当一个船夫,他的家族必须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座水城,驾船技术要代代相传,大家看,衣服上不同的颜色就代表着他们家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这种独特的历史传统,使得威尼斯的船夫们驾驶技术炉火纯青,驾起小艇来个个游刃有余,操纵自如。
师:我们再看第四自然段,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狭窄的河道,船夫驾着小艇飞快地穿过河道,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地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了不起的船夫!我们怎能不佩服呢?我们带着钦佩的感情再来读读。
4、我们佩服威尼斯船夫,我们赞美他,尊敬他,同时,我们也羡慕他的---驾驶技术高超) 课件出示:在(疾驰 )的时候,他能够(急转弯)。 在(拥挤)的时候,他能够(挤过去)。 在(极窄)的地方,他能够(平稳穿过)。
5、如果你坐在小艇上,面对船夫,你会对他们说什么?(你的驾驶技术真了不起??) 6、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我们抓住几个关联词“不管、总能、而且、还能” (二)第5段:
1、师: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商人 坐 做生意 (走下) 青年妇女 小 高声笑谈(在小艇里) 孩子保姆 艇 去郊游 (坐着) 老人全家 上教堂做祷告(坐着) 看戏的人们 回家 (雇定)
1、 好!大家看,小艇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是多么密切,商人、妇女、小孩、老人,他们都离不开小艇,
他们有的去( ),有的去( ),有的( ),那么,青年妇女去哪里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去看戏;走亲戚;购物??)
2、那么,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三)第6段:
1、
是呀,在这个河道纵横、以舟代车的城市里,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白天的威尼斯,形形色色的人们乘坐着小艇在城市里穿梭忙碌。那么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读最后的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因为宁静才能听得清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d、作者通过拟人写出威尼斯的夜的宁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2、感情朗读
同学们,这就是威尼斯的夜晚,那么安静的夜晚,古老的威尼斯沉睡着,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大家?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 四、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怎么样?(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静寂、沉静,入睡了)。正像课文结尾所说,古老的威尼斯就又沉沉地入睡了。
3、如果你是威尼斯人,你会用小艇干什么?(上学、走亲戚??)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总——分)
师:课文的开头写道: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写了小艇的外貌、作用,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 1.在写小艇外貌时,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
2.动静结合。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寂静、沉沉地入睡。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 (七)师: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写于1880年,130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威尼斯的热闹繁华与清新恬静仿佛就在眼前。小艇的停靠与启程,威尼斯的一动一静,都让这座古老的水上城市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威尼斯的小艇承载了威尼斯的万种风情,也承载了作家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对生活的深深热爱。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情怀,品读文字感受世界的多彩,读书,就要这样。 课件出示:威尼斯夜景
师:描写威尼斯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向大家推荐: 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六》 朱自清《威尼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