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导与练】2020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海域。第(2)题,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案:(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4.(2012重庆七区调研)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2)读图乙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解析:第(1)题,从地表的保水性、农业结构、水利基础设施、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地形特点、水系特点、入海河道、流域汇水面积的大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差,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2)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考点二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1.(2013盐城调研)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均持续时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分析。第(2)题,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答案:(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2.(2012日照一模)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突发泥石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图为舟曲泥石流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形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2)如何防御泥石流灾害?
解析:第(1)题,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条件,可从地质构造、山地地形、暴雨及人类对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防御措施主要从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1)自然原因:构造活跃,接近汶川地震灾区,“5·12”地震震松了山体;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地形陡峻,地形复杂;雨季来临,多暴雨。人为原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严重,防护和监测措施不到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大。
(2)非工程性措施:加强灾害监测及减灾规划,强化灾害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提高公民的防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灾意识。工程性措施:加固岩体、植树造林改变地表环境,建立隔离护坝避免泥石流冲入村庄和耕地。
3.(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该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提升演练
1.(2013冠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该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如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原因:自然: 、 人为: 综合整治措施:上、中游地区: 、 下游地区: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等。
解析:第(1)题,旱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从气候、植被、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植被破坏分析。旱涝灾害的防治一般中上游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方面分析,下游从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入手。第(2)题,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从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方面分析。
答案:(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流域内植被破坏。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2)防洪 发电 灌溉 航运 养殖 旅游(任答三项即可)
2. (2013大庆月考)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图1)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