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见义勇为事例
街组建起辖内小学121名学生组成的少年通信兵,义务对他们进行无线电科技启蒙教育。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她把科普知识和建设和谐社区紧密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游园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在笑声中获得科普,调动群众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三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她还自掏腰包印发了3000多份科普资料,活动时发给群众学习,先后绘画制作了350多块图文并茂的小型科普宣传展板,经常在社区内向居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展示,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温良里社区的《科普进社区》被诗书街评为八大和谐事件之一,受到了街道的奖励。这里包含着崔同碧的汗水和辛劳。她为促进科普进社区作出了贡献,当选为广州市“十佳”科普志愿者是实至名归。她的事迹被刊登在2008年《越教松风》上。
崔同碧已是73岁的退休老人,由于她热心老人公益事业,所以群众推荐她为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诗书街又推荐她担任“越秀区星光联谊会理事”。她懂得为老人着想,经常向社区反映老年朋友的意见,逢年过节,主动对街内的孤寡、独居老人电话问候,或协同街党工委上门慰问。天气转冷嘱咐他们注意保暖,对患病住院的老人不但同社区居委一齐到医院慰问,而且还多次掏钱购买食品去探望,使老人们非常感动。当有着48年党龄的陈锡光老人病逝后,又亲自上门慰问家属廖姨,开解她,为了让她消除失夫的寂寞,让她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使她感到组织的温暖。对特困家庭的残疾人刘嘉辉夫妇,崔同碧也尽自己的能力,在经济上一度支持他们,使他们的儿子完成了学业,为社会服务。对独居老人李英,由于她自己不慎跌伤,崔同碧知道后,马上同社区托老院上门探访,由于她的关系在单位,便马上与市二运退管会联系,要求他们关心独居老人,终使单位及时来探访。平时她爱与社区内的老人聊天,倾听老人们的心声,向老人们解释有关政策工作,使老人知足常乐。协助搞好本街的星光老年之家的文化园地。
为了让社区的群众有个安宁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崔同碧带领退休妇女积极参与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组建起诗书街温良里社区巾帼护卫队。四年来坚持在社区、学校周边的街巷进行巡逻、守望,多次配合治安人员现场抓获犯罪分子,向有关部门反映了60多条有效信息,为社区的平安做出了贡献,也为学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新快报、地铁报等传媒多次对“巾帼护卫队”进行采访宣传报道,“巾帼护卫队”被诗书街评为八大和谐事件之一,获得了“越秀区优秀义工先进集体称号”。崔同碧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越秀区群众治安保卫工作积极分子”。2008年3月广州电视台采访了她,并在《情满夕阳》栏目上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为题,两次播放了她的事迹。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人国人民的心,身任无线电协会会长的崔同碧,积极带头献爱心,除了自己多次捐款外,还动员了协会的会员到各个捐款点捐款,合计金额3072元,协会还送出新作业簿50本,学生铅笔230支,教师用笔30支。另外以协会的名义,与“广东老战士自愿救护队”联手发起“爱心捐书”活动,联络了七株榕小学、惠福西路小学、市二十四中学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募捐了500多本书籍和一批笔、簿、慰问信,捐款6000元。这些捐款全部购买了学生书包、文具、文体器材、药品及儿童书籍,合计十二大箱救衣物资,交由受广东红十字会派遣的“广东老战士自愿救护队”的卢红等四位义工,直接带往四川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的红白镇中心小学,该校张校长亲自接收并转送给师生们。从6月至10月,协会又再次联手,募捐衣服、被子、蚊帐、鞋等物,一共6000多件,发运了120箱,该校收到了105箱,其余由当地民政局发给农村的灾民。在这场地震发生后崔同碧特地搜集各大媒体报道的资料,制作了24块展版向社区群众展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部署和全国人民赈灾奉献的热忱,从而使大家更主动支持灾区,关心灾区。
崔同碧退休18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具有的先进性,甘当义工,乐业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着科普事业的发
展,用自己的爱心关注着老年人的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首善之区”的建设,努力迈步。
邓国强先进事迹材料
邓国强,男,37岁,文化程度大专,广州市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广州市延信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秘书处推荐,其先进事迹如下:
邓国强,现任广州市延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延信公司(洛杉矶)董事长,民进广州市综合总支部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06年6月23日被任命为“民进广州市综合总支部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06年5月27日被评为“调研工作积极分子”;2005年12月被评为“广州市民进优秀会员”;2005年9月17日被聘为“民进广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名企业经理人,反哺社会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公司自成立以来,都一直积极支持参与慈善捐款、救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公司的带头人,邓国强先生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公司上上下下的每一个人,并力所能及奉献爱心,为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查阅《信息时报》的“爱心档案”栏目,成了他茶饭之余的一种习惯:2006年6月1日捐款给新运幼儿园智障儿童;2005年5月20日资助百色扶助十名儿童上学一年;2001年资助湖南顺丰县30名儿童,另外分别捐献三台电脑给困难家庭的学生和赠送新药一大批给有需要的病人;2008年期间,资助广州市一名特困学生大学三年的学费,帮助病人做义务诊断、资助广州《信息时报》刊登的困难户生活费等等。
捐款支援抗震救灾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严重的灾情仅仅牵动着广州青年商会会员和支部党员们的心。5月13日,广州市青年商会通过短信平台要求全体会员及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抗震救灾活动。邓国强先生作为商会会员,积极响应商会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捐出10万元作为救灾资金,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不但如此,他身体力行参加救灾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主动组织人力协助越秀区义工协在广州火车东站搬运救灾物资,并发动多场捐资赠物活动。他还组织志愿者,亲自带队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照料在四川地震中受伤的人员,并协同广州电台102.7与新快报共同筹办“黄丝带”行动,救助和关爱四川受灾人民,让这些四川的兄弟姐妹们感受到广州一样有家的温暖和爱。
爱心温暖从化山区
作为民进委员会会员,2008年1月15日,邓国强先生跟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广州市委主委陈国安,民进广州市委副主委叶献民,民进广州市委常委周怡和民进广州市委工作人员、广州民进会员代表,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民进之友前往广州最边远的山区——从化市吕田镇慰问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众。从化吕田镇是广州最边远的山区镇,也是水源保护区,经济欠发达。在平地村,原本衣食无忧的朱太太不久前因车祸失去丈夫,自己也瘫痪卧床不起,饮食起居全靠未成年的儿子照料,家中还有年迈的家婆和读初中的女儿。看到此情此境,邓先生当即表示愿意承担孩子读书的费用,并且如果朱太太的儿子想出来广州打工的,我都愿意提供帮助。
哪里需要帮助,邓国强先生都会尽自己能力去帮。邓先生表示,虽然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但爱心是无限的,做大做小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奉献精神和爱心行动,来唤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奉献大爱的队伍中。
冯宝衡先进事迹材料
冯宝衡,男 ,24岁,文化程度本科,群众,工作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办事处,海珠区义务工作者协会推荐,其先进事迹如下:
在风雨中飘摇的平凡人
冯宝衡,男性、汉族、24岁。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办事处社区专职,2003年开始从事志服务,至今已有6年,服务时数超过30000小时,服务群众多达10000多人。2008年担任广州市海珠区义务工作者协会执行总干事一职,现对冯宝衡同志08年义工工作作一个简介:
2008年作为中国年,亦都是一个多事之秋,大从国际大事、国家大事,小从到身边的小事,不下过千。正是这样的环境下,一位默默无闻的义工,一位只懂得付出而不懂得去回报的义工,在服务每一位需要帮忙的群众,他服务的群众跟他说谢谢的时候,他只是笑一笑说:“我是一名义工!”
年初的寒冷天气,让无数在广东生活想回家外乡人滞留在火车站,无数等待上火车的同志,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安排在琶州展馆而焦急等待。而他在那个时候都是很主动地服务他们。由于他在街道工作,而街道受到区政府的工作安排,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去琶洲。这个时候他都主动报名参加,希望去服务群众。在琶洲展馆有一位湖南籍的老乡,因为自己的冒失,遗失了钱包。刚好冯宝衡服务那一个区,他知道这样的情况后,即刻做好安抚工作,并通过电话报告了上级领导,由上级领导去处理。那时候刚好中午,他自己掏钱买了一个快餐跟一些饼干还有水给这位老乡解决温饱。上级领导经过一轮工作后,帮这位老乡买了返乡的车票和一堆的方便面。临走的时候,这位湖南籍的老乡跟冯宝衡说:“大哥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回不了家”,冯宝衡只是微笑地说:“我只是一个义工”。 每一个到火车站或者琶洲值班后的同志都选择回家,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而是立刻赶到海珠区民政局帮忙接受救灾物资,那里有他的义工兄弟姐妹,有一个义工问他:“队长!你天天都要往返琶州跟自己单位工作,你这么累?为什么还过来呢”?冯宝衡:“因为,我作为一名义工的队长,一定要对你们负责,你们在这里白天干得很辛苦,那么!晚上让我们一齐跟你们辛苦吧”!说到这里,有一位女义工同志感动地留下一滴眼泪。
在抗雪救灾的这段期间,他就是这样地工作,但是工作没有给他喘息,因为救灾工作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每天迎春花市开幕,他作为海珠花市护花行动前线工作负责人,共组织200多名义工人次参加活动,开展了维稳工作、招募工作、为残疾老年人送花。还创新了“一杯热水”的新便民服务工作。除了这些以外,大年二十八对花农派发护花倡议书,年三十早上带领孤残服务对象水陆有游海珠花市,见证了五彩海珠的发展。晚上组织50多人次义工开展护花行动,将年花送去荣军医院、何贵荣福利院等地,按质按量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受到高度的赞扬。
二月份进入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冲刺时刻,冯宝衡组织300多人次义工在海珠区海幢、瑞保等街道开展“创卫爱卫”工作,主要对内街巷整治牛皮藓及除四害工作,海珠区海幢街辖区内海幢公园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受检点之一。冯宝衡同志带领50多名义工在海幢公园内及周边做好事情相关准备工作,保持环境优美,海幢公园为此得到检查团专家高度好评。
五月十二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每一个中国人心理都心理难过。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单位组织职工向四川受灾地方捐献心意金,冯宝衡捐助了300元,在过两天他出去办事的过程中,
见到马路上有流动捐款箱又捐助了300多元。他知道钱是有事情解决不了,例如:血!他身体力行到流动血车捐献了400CC血。作为对四川受灾人民的帮助。每天下班他都会赶去海珠区民政局与他的兄弟姐妹义工们,一齐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救灾物资,直到活动结束。 虽然接收物资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有一部分四川地震的伤员来到充满温情的广州接受康复自疗,而海珠区义工协会作为负责其中一间医院的单位,他组织100多义工人次,在医院门口值班,让义工去接收那些热心群众的慰问品,此举为了能让四川伤员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加快身体康复。而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动员他女朋友及同事一起到所负责的医院去探望四川的伤员,如发现生活上有困难,都想办法帮其解决,让其他们在异乡亦感受到温暖的情怀,每当一个个伤员康复的时候,他都会带领义工欢送这些来自四川的朋友回家乡,送到上火车厢里,有一位康复的伤员对他说:“同志!多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探望,我这辈子都还没到过广州这个地方,你让我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谢谢你啊!”他也只是微笑地说了一句:“因为这里是情义广州,而我是一个义工”。
8月8日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日子,就是奥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非主办城市的广州,在这个日子的前夕,由冯宝衡同志组织了多个与奥运会专题的活动,如“迎奥运会便民利民志愿服务集市”、“迎奥运交通安全人人齐参与”等多个专题活动,共组织300多义工人次参与活动,服务群众多达200http://www.chddh.com/xuesheng/0多人次,每位受服务的群众对活动都给予高度赞扬。
8月中旬到十月作为广州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迎检时刻,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冯宝衡同志组织了多个与创文息息相关的活动,让广大市民知道“广州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事情,如开展“文明出行多一份安全少一份危险”、“ 保护环境由你我做起”、“让座行动”等多个活动,涉及参与人数400多人,服务广州市民多达3000多人次。 在日常开展义工工作中,冯宝衡同志协助秘书长处理义工协里多项事情,如人员的招募、培训等工作,并要策划活动,活动后文字写作等工作。但是,作为一名街道社区专职,主要是负责本职工作,冯宝衡同志是一名城管综治专职,主要负责社区内城市管理及综和治理工作,如社区危破房工作、维稳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三防工作、无证照工作、食品安全等多项工作。
在日常开展本职工作中,冯宝衡亦会主动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社区位处于滨江边,每当台风或大雨的时候都总会水浸。而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行动不算十分方便)住在一个在社区内属于低洼地区,每当大雨的时候,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冯宝衡同志总会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中,然后到这位孤寡老人所处察看水浸情况,有几次水浸到这位孤寡老人的屋子里,冯宝衡总会将这位老人家背在身上,送到居委会暂避。在水浸过后,又主动帮这位老人家打扫卫生,甚至有时家里煲了汤,他亦拿上几碗给老人家喝。 冯宝衡除了照顾这位孤寡老人以外,还一人帮扶5位有困难家庭,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年纪,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生活比较困难。在中秋佳节,冯宝衡对每个家庭都买了一份精美的小礼盒,以作进行慰问。在日常生活中,每月都会到家庭进行探访,如发现有什么需要,可以解决的就现场解决,如个人不能解决的,反映到上级领导处,由上级领导解决。 一位平凡人,每一天就在做一些很平凡的事。而他就是这样他人,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回报,只是知道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好人有好报”。而这个平凡的故事,每一天他都在演绎着,他只是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人,而对他用自己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义工”。
何锦昌先进事迹材料
何锦昌,男,30岁,文化程度大专,群众,工作单位UPS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