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小说阅读第4课时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小说阅读第4课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9 7:24:23

有志者事竟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11.[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

有志者事竟成

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文学类文本的能力。B项,那句话主要说明“父亲”的恶习肆意形成背离了“爷爷”的愿望;C项,“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情节发展自然,水到渠成;D项,“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错误,主要是“爷爷”要偷学染布手艺。(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时的动作——没嚼黄豆,而是撒了一路,反映出“爷爷”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辛辛苦苦的家业让儿子挥霍殆尽,“爷爷”内心自然是不好受的;其行为也暗示了儿子的败业,对儿子的行为感到生气。(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题目是“最后的黄豆”,“爷爷”在生活中总喜欢嚼黄豆,这是小说发展的行文线索,从开始创业到死去,都没有离开嚼黄豆;始终如一的动作也反映了“爷爷”专注和执著的性格特征;这一连串的嚼黄豆动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题目内涵的能力。“最后的黄豆”是一个隐喻性的标题,“爷爷”“最后的黄豆”就是一袋金豆子,是留给“我”的,这是一种物质财富;那是“爷爷”奋斗一生的财富,“爷爷”的执著精神是带给“我”精神上的力量。这个主题对我们人生启示颇多:人生要有追求创造财富的精神,正确看待财富,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重要,教育孩子问题等。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掐辫子 刘心武

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跳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的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还有粮食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

有志者事竟成

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

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介于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呼唤:“爸爸!”

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2分) 16.[答案] (2分)

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注意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17.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3分)

17.[答案] (3分)

有志者事竟成

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有生命的东西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解题步骤是:审题干,明确指向,锁定信息源;对信息源进行筛选与整合。

18.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3分) 18.[答案] (3分) ①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

②“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句的含意遵循“以文解文”的原则,即在原文该句的上下文甚至全文中寻求答案。

19.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5分) 19.[答案] (5分) ①内容:写了家人对奶奶的尊重与爱,同时也写出了奶奶把劳动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丰富了“她”对乡村淳朴亲情的体验,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

②艺术: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蕴含深挚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她”的情感变化更加合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语言的鉴赏能力。鉴赏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内容、艺术手法。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艺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什么修辞、什么技巧等等。

20.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4分)

20.[答案] (4分) 示例一:感恩与责任 “他”家境贫寒,是一家人的辛勤劳作,供养“他”完成学业的 。在“他”对“她”娓娓讲述“掐辫子”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家人的感恩之情。文中的一家人相亲相爱,都在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创造着生活。他们担当起“生”的责任,虽不轰轰烈烈,但那份淳朴和实在,足以感天动地。

示例二:沟通与融合

“她”与“他”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沟通,彼此了解。特别是“她”,通过沟通,不仅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家人,而且了解了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我们看到,通过沟通,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开始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概括文中信息。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两个词语”“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他”介绍麦秸辫的收购价,并说“他”上大学的生活费全是家人“掐辫子”换来的,蕴含着“他”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B.“她”在“他”家体验到了自己在职场生涯中未曾体验到的东西,不由得产生了对职场生活的厌倦。

C.文中说“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表现出作者对城市和农村相反的情感态度。

D.“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母鸡被抓时的热闹场面,烘托了大妈的喜悦心情。

E.以“掐辫子”为题,点明了全文线索,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志者事竟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