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赣县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施情况调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赣县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施情况调研
作者:外资股
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2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利用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县农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对农业投入,更多更好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赣县等10个农发基金项目实施乡镇的调查中认识到:农发基金的管理与利用,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成效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1996年在赣县正式启动,并于2001年完成实施。该项目将通过作物示范、土地改良、生态林业、人畜饮水等项目,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将为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项目实施到目前为止实际到位资金273.17万个特别提款权,折合人民币3,089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为赣县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问题
项目配套资金渠道单一,并且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导致外资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每个项目的规划计时,基本上都承诺了1︰1的国内配套资金,但实际安排能到位的配套资金不足承诺的5%,由于配套资金的严重不足,并严重影响了外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使项目所发挥的效益大打折扣,也使贷款项目成本费用高,致使还贷困难。
对政策认识不到位。农发项目乡镇的领导不仅对农发基金贷款的政策和乡镇折农发基金情况不了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农发基金政策产生了误解认为财政的钱好用,不要还,且领导变动频繁,下任领导不管上任领导的债。多数贷款农户对贷款利率的变动情况搞不清楚,对农发基金贷款政策了解甚少,有部分财政所干部或者财政所长对农发基金贷款的政策也不太了解。
有些乡镇领导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项目实施正是我县财政极度困难时期,乡镇为了完成本届无政府的各项任务,如财税收入任务、各种达标、升级和形象工程等,不顾财经纪律、巧立名目,甚至弄虚作假,套取农发基金贷款。
管理体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国际农发基金贷款项目实施已有8年之久,在乡镇至今没有专职管理队伍,按项目初设计,每个乡镇应有3-7人的管理队伍,分别负责贷款对象的评估、指导、审查、放贷、回收本息等工作,但目前每个乡镇只有财政所一名兼职人员,而且很不稳定,变化频繁,乡镇项目办形同虚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