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神昏吐血、咽喉肿痛、暴发火眼等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板蓝根可谓独具一帜,名列前茅。多年来这个品种几经风雨,多次辉煌,曾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感冒流行、甲乙肝流行、乙脑流行、非典蔓延及禽流感,都是板蓝根首当其冲,战胜了种种病魔。板蓝根在全国范围内都可种植,并易种易出易管理,可实现机械化种植与收获。在河南中南部地区种植可收获板蓝根250-300公斤/亩,大青叶150-200公斤/亩,市场价格板兰根5-7元/公斤,大青叶2-3元/公斤,亩收益1600-2700元。
(二)市场缺货的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芥穗与荆芥性味功效相同,习惯无汗用芥穗,有汗用荆芥。带花穗的全草供药用,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咽痛、麻疹不透、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炒炭治便血,崩漏。安国所产大荆芥穗,码密紧奏,短粗香味浓,除供应国内药用外,尚有大量出口。
荆芥现在主产河北安国和河南禹州,春播秋收、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河南所产的荆芥因穗长株矮有效成分高,尤其是薄荷酮含量高,而称为上品。河南产地正常年景亩产可达400公斤,近年却越种越少,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07年是最少的一年,约有50亩,总产量不足80吨。缺口明显,供求矛盾显现。随着冬、春用季的消耗,其供求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其价格必然继续上升。
荆芥喜阳光充足,湿润气候。幼苗期喜土壤湿润,成苗期喜干燥,怕涝,低洼积水处不宜种植,短期积水也有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重粘土生长不良。忌连作。种植较为简单,亦无须复杂的田间管理。种植荆芥,可实现每亩收益1200-1500元。
(三)抗严寒酷暑的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藤本,药用花蕾,有很好的消炎解毒作用,对治疗咽喉肿痛、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细菌痢疾、婴幼儿腹泻、眼科急性炎症等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人们又制成金银花茶、金银花保健品系列,用途不断拓宽。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金银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曾几何时,其价格飞涨到360元/公斤,虽然不堪回首,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就是说这个品种不能缺。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金银花价格也急剧上涨,几年的价低使库存薄弱,后市看好,发展正是时候!
其茎叶入药,名称为忍冬藤,有清热、解毒、通络功效,亦为常用药材。
金银花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抗旱抗寒抗酷暑能力很强。目前所发展的是木本金银花,这个品种多年生长,直立性强,花蕾集中,采花容易,与市场上需求的品种一致。金银花生命力强,成活率高。金银花亩栽500株,山区可适当多些600株,产干花120-150种植一等品绿色花为100-110元/公斤,二级品80-100元/公斤,混等为50-70元/公斤,价格在新年后又上涨。金银花在栽培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可间作黄芩、桔梗、红花、板蓝根、射干等药材,两者互不干涉,到第三年上不能间作。金银花收益显著,一般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10000元。同时。载植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头地边的金银花既能起到美
化环境、绿化作用,供人们休闲观赏,陶冶情操,又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地之骄子——旱半夏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药用地下球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对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头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
从近年来全国几大药市及产区行情分析,旱半夏供求缺口较大,走势强劲,已从原来的20-28元/公斤上涨为41-50元/公斤,价格向好,后市亦看好。原因如下:
1、野生资源渐少。旱半夏喜荫蔽环境,近年的开荒伐林,大量使用灭草剂,使其生长环境遭破坏,加之产区分布较为零散,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频繁,野生面积逐年减小,产量随之锐减。
2、家种产量增长慢。几年来旱半夏价高不下,货源较紧,种苗也较少,使其种苗价格上涨价高,旱半夏亩用种量较大,约35-50公斤,种植成本高让药农可望不可及,一般都不敢大面积发展,只是小规模种植,自己培养种苗后再扩大,这种状况也抑制了大面积发展的可能。这样家种面积数量增长慢,总产量不高,不能及时充足供应市场。
3、市场需求量增大。旱半夏功效显著,为药典所收录。随着入世及药厂GMP改造,各厂商为争夺市场,均注重自己的品牌和质量,而打响品牌,保证质量的根本除技术因素外,就是采用药效含量高的原料。不少生产止咳化痰中药的厂家便纷纷屏弃质次货多的水半夏而改用旱半夏投料,从而使旱半夏市场需求量猛增。业内人士指出:旱半夏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不可能饱和,价格会稳中有升。旱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对药农来说,
旱半夏可谓“地之骄子”,种植前景看好,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想项目。
其效益分析:旱半夏在10-12月,2-5月份种植,一年即可收获,一般亩产量为150-200公斤,亩效益为6000元以上,若是土质肥沃,管理得当,亩产量可达250公斤以上,效益更加可观。旱半夏田间能套做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它也可套种于果树林下,立体种植,效益更佳。
(五)多年都值钱的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安胎凉血的作用,别名黄金茶,用来泡茶喝,有清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能。此外,黄芩也是提取黄芩素(即黄芩苷)的原料,黄芩苷在制药过程中用量很大,着也是创收的主要途径。
黄芩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多年来这个品种一直货源不足,特别是野生药材更是缺货,价格一涨再涨,所以应该长期不懈地发展下去,进行人工种植多年生长。黄芩适应性很强,不怕严寒和干旱,荒山荒坡、树林、野地都能生长。在平原地区选地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好,要有相应的水利条件,施足底肥,深耕后做畦,不论冬播、春播,还是夏播,亩用种都是2公斤左右。采取平畦宽幅条播种植,像种白菜一样,甚至比种白菜要简单的多,播后浇水,遇阴雨天可推迟浇水,小苗只要出了就不会再旱死,耐力很强。黄芩亩产300-350公斤,亩产值是3000-3500元。其价格后市依然看涨。目前价格10元/公斤,市场大量收购,数量不限。
(六)见效快的大宗药材——白术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燥湿健脾,益气作用,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自汗,安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常用大宗药材品种,多年来畅销于市,在我国南方地区产的白术主要用来出口。
据调查:北方产的白术秧,移栽到南方后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茎叶茂盛,根茎膨大,得到了很好的收益。这给北方广大药农发展白术秧一个很大的空间。
白术的种植方法与种大豆、绿豆或条播花生类似,简单宜行,成功率百分之百。春种秋收,当年见效,亩产鲜货1000公斤左右,亩产药材250-350公斤。在市场上,南方产的货45-57元/公斤,北方产的33-45元/公斤。2007年白术开始成为市场的亮点,亩效益最高
的可以到一万五千元左右,一般也在万元左右。2008年,仍可发展,按目前的价格计算,亩收益也在万元左右,扣除一些成本,即使低些,也可到8000元左右,收益可观。
(七)、是地就长的毛知母
知母,也叫毛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清热泻火、止咳去痰、润燥滑肠及安胎作用。知母适应多种环境,并郁郁葱葱,是封山绿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个好品种。知母根系发达,固沙固土能力很强,而且抗旱抗涝抗严寒。知母茎叶发达,是牲畜的好饲料,今年吃完了,明年又长出,属于不断再生植物并长期生长下去越长越多,使地表形成一块千丝万缕既松软又牢固的地板,风吹难动,水冲难跨。
市场分析
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野生知母越来越少,种植知母简便易行,容易普及。种植知母除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绿化了家园,保持了水土,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家种知母2-3年采收一次,亩产400-700公斤,价格10-15元/公斤,亩收益4000元-7000元,并呈上升之势。
(八)常用药材丹参
丹参,也叫血参、红参或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这个品种为常规大宗药材,在全国中药材上多年来都很畅销。丹参在全国各地都能种植,一般土壤都能生长,其喜欢干燥的环境,低洼多水地不宜栽培。在秋末上部茎叶发黄时采收,刨出晒干即为药材成品,丹参一般亩产300-350公斤,市场近年平均价格为10元/公斤,平均每亩收益3000-3500元,市场需求量大,此外,丹参有是提取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的重要原料,非常畅销。
(九)长远高效的摇钱树——辛夷花
辛夷花,别名望春花、白玉兰,为木兰科落叶乔木,药用花蕾——辛夷花,其寿命长达数百年,是理想的摇钱树。辛夷花在医学上使用广泛,有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窦炎等,效果显著。
辛夷花适应性强,山坡、山沟、平地、丘陵及房前屋后都能生长,在全国各地都能栽培。进入盛花期后亩产250-260公斤。按混等货13元/公斤计算,亩效益是3250-3380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