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教科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7:44:3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的图片进行对比,同学们发现月球上的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真的很相象。

(2)预设2: 环形山也可能是由于月球内部的火山爆发所造成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环形山图片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图片作对比,让同学们发现它们也有些相似。

预设3:月球在形成的过程当中由许多太空物质组合在一起时就自然形成了这些无规律的环形山。

预设4:可能是太空中的核辐射所造成的。…… 学生的预想是多样的,教师可根据实际,随时引导。

3、汇报预测的结果,对于有想法的同学给予肯定,呵护他们真实的想法,呵护他们的想象了。

重点板书:陨石撞击,火山爆发

【设计意图】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四)造“环形山”,验证猜测。 1、介绍探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设计意图】建立模型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①引入:刚才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猜想了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那么这种猜想有没有可能性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这种猜测的合理性呢?月球那么大,离我们又那么遥远,我们不可能搬一个月球到教室里实验。那怎么办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模拟实验。对于一些在实际环境无法或很难观测到的现象,我们便可以采取模拟的办法来探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拟造一造“环形山”。板书:补充课题“我们来造”。 ②师:假如我们能模拟造出类似的环形山,就证明了我们的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还请大家认真思考:用我们猜测的原因来解释环形山的形成,是否还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写下你心中的疑问。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模拟实验法。并让学生认识到,模拟的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模拟造出“环形山”,只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 2、设计陨石撞击实验

(1)师生商讨造“环形山”的材料。并设想,怎样才能造出象月球表面一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环形山”。(预设材料:圆形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量模拟出与月球表面类似的条件,让学生设想造出与月球表面类似的“环形山”,实际上,这是对环形山成因的合理性作再一次思考。 (2)选择场地:教室门前花池边上的跳远沙坑;材料:篮球或排球、足球、皮球、(轻,空心、大)、铅球、台球、网球、水晶球(重、实心、小)等。 【设计意图】用沙坑代替沙盘,场地更大,学生易于“造山”,现象明显。变室内课为室外课,学生更喜欢、新鲜。同时,充分地利用体育器材室,材料可信手拈来。 (3)陨石撞击实验。把全班分成了四大组,划分区域,在指定的范围内“造环形山”。 (4)师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并投影讲解注意事项 注意的事项: ①每组分开排成两队,两人拿轻重或大小不一样的球类同时造“环形山”,依次轮流。 ②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③思考并交流:陨石撞击月球表面,能不能形成环形山?还有什么疑惑? (5)把学生有组织的带到场地,分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纠正学生造山的方法。对于做的好的同学和组及时鼓励,激起其他组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注意事项和教师随机适时指导帮助下,学生会顺利完成陨石撞击的实验。 《我们来造“环形山”》实验记录 我模拟模拟火山爆发造环形山(集体操作 ) 们陨石的撞击方造环法 形山( 分组 ) 我们造的“ 环形山”(可画图) 我们观察的现象 我们的疑问 3、火山爆发实验: (1)集体操作。堆起沙堆,用浇花的喷水管,调整喷头的大小、力度,模拟火山爆发的场景,仔细观察现象,及时记录,并思考:火山爆发月球表面,能不能形成环形山?还有什么疑惑? (2)模拟实验,教师有序地组织、指导。 【设计意图】一个“火山爆发“的模拟,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各组长轮流上阵,造出了“大小、深浅不一”的环形山,现象明显,趣味更浓,学生的印象更深。同时集体操作,节约时间,能让同学经历两个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4、整理材料,回班,汇报交流,全班反馈。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测。 (五)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引入: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并模拟了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 测。下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教师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我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对于有想法的同学给予肯定,呵护他们真实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们是通过不断的搜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猜测在得不到证实的时候,永远都是一种猜想,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是需要事实证据的。 (六)总结拓展:

1、你能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月球的奥秘,通过大家的想象、议论和模拟实验,我们了解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可能成因。事实上,人类一直都没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我想同学们一定想对月球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就去做吧!

2、搜集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力争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

3、搜集有关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历程了解我们国家探月的足迹和水平。(“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探究的终点,应该是起点,走向生活科学。 十、教学特色之处:

1、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室内课变为室外课,把小的沙盘造“环形山”变为了山坑“造环形山”。内与外和大与小的替换,学生更感兴趣,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效果好。同时通过分组和集体的操作,每个同学不同程度的亲历了两个模拟实验,亲历的就是印象深刻的,亲历的就是不易忘却的,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收集证据验证猜想。

2、本节课教学基本达成了预设的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第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环形山的特征,为以后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奠定了基础,因此接下来同学们能对环形山的成因很快作出各种有根据的猜测。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同学们想出了用模拟实验的办法来进行探究,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模拟实验的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模拟实验成功也只能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并不能说明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接着同学们借助材料和各种方法造“环形山”,在“造山”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所思,有所悟,根据现象提出解释、推测,并提出了各自心中的疑问。因此,在这堂课,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的图片进行对比,同学们发现月球上的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真的很相象。 (2)预设2: 环形山也可能是由于月球内部的火山爆发所造成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环形山图片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图片作对比,让同学们发现它们也有些相似。 预设3:月球在形成的过程当中由许多太空物质组合在一起时就自然形成了这些无规律的环形山。 预设4:可能是太空中的核辐射所造成的。…… 学生的预想是多样的,教师可根据实际,随时引导。 3、汇报预测的结果,对于有想法的同学给予肯定,呵护他们真实的想法,呵护他们的想象了。 重点板书:陨石撞击,火山爆发 【设计意图】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四)造“环形山”,验证猜测。 1、介绍探究方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