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步骤③拔去注射器的橡胶帽,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的空气后,迅速盖上橡胶帽。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就能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 【答案】(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3NO2+H2O=2HNO3+NO; (3)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9.(8分)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物质C和M均为强氧化性物质,则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M的学化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工业中常以海带为原料提取碘单质。实验室模拟该流程时,其中一个步骤是向海带灰溶解后的滤液中先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液X。则X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 A.HCl溶液 水
【答案】(1);NaClO; ∶Cl∶Cl∶
B.H2O2溶液
C.氨水
D.Cl2
(2)MgCl2(熔融)=Mg+Cl2(条件为电解); (3)BD。
40.(16分)卤素单质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完成了下列有关卤素单质
的实验。
(1)设计以下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模拟海水提溴的部分过程。
①a是一种黄绿色气体。A装置中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入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有SO42-生成。则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B装置的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通入a气体,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一位同学根据溴的沸点是59℃,提出采用__________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另一位同学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该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比较C12、Br2、I2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实验记录如下:
Ⅰ Ⅱ 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Cl2>Br2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蓝色 氧化性:Br2>I2 ①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填“”或“不能”__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2、Br2、I2三种单质氧化性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l2+2Br-=Br2+2Cl-;
②将溴单质吹出;
③SO2;加入HCl溶液无沉淀生成,在滴入BaCl2溶液出现沉淀; ④吸收尾气中Cl2、Br2、SO2,防止污染环境; ⑤蒸馏;萃取和分液;
(2)①不能;I实验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l2,干扰Br2和I2的氧化性比较; ②Cl、Br、I均为卤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下降,因而氧化性逐渐减弱。 42.(12分)现有六种短周期元素①H
②C ③N ④O ⑤Na
⑥Cl。
(1)①与③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工业上利用该化合物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单质在④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该产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和⑥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能表示出②和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N∶H;4NH3+5O2=2N2+6H2O(条件为加热,催化剂);
H(2)Na?∶[O∶O∶]2?Na?;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3)HCl;Na2CO3+2HClO4=2NaClO4+H2O+CO2↑。
43.(6分)某工厂用硝酸为原料生产亚硝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
恰好能被Na2CO3溶液在吸收塔中完全吸收生成NaNO2。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塔中需要严格控制硝酸的浓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母液中加入硝酸,发生反应3NaNO2+2HNO3=3NaNO3+2NO↑+H2O,经结晶可制得副产品
NaNO3。对该过程中产生的
NO
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O+NO2+Na2CO3=2NaNO2+CO2;
(2)控制产物中NO和NO2的比例,使其完全转化为NaNO2; (3)通入至分解塔中,循环使用。
44.(10分)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NO3-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
用如下装置探究铁粉与K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 2、加入pH为2.5的0.01mol/L酸性KNO3溶液100mL 3、反应停止后,拔掉橡胶塞,将圆底烧瓶取下 4、将剩余固体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宄滤液的成分,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述实验:
实验步骤 1、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 2、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气;另一份中滴加稀硫酸 3、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i)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
(ii)步骤2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O2对Fe和NO3-反应的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
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现象 溶液液无变化 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 铁粉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铁粉不再溶解后,剩余铁粉表面出现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实验现象 (1)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