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0课 蜀道难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 - 图文
第10课蜀_道_难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李白少时即显露才华,20岁到成都,写过一些描绘成都的诗,25岁时决定离蜀东游,创一番事生平经历 业。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 主要作品 评价
(一)背景链接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1.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
《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等。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诗坛上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
2.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概念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特点 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特点 代表 屈原《离骚》、李白《将进酒》、李贺《李凭箜篌引》等 Ⅱ.文化常识 1.子规意象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杜宇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仿佛说“不如归去”,哀怨凄悲,动人肺腑,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星宿
星宿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课文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参”指参宿七星,蜀地为参宿的分野;“井”指井宿八星,秦地是井宿的分野。
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