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5月3日 宋明理学-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课堂同步系列二必修3 含解析 精品
(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某学者认为:“若其心正、正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恶耳。根据材料,此学者认同的是 A.墨家学派 C.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C
B.程朱理学 D.经世致用思想
【解题必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对理的不同解释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普遍遵循的原则;“理”是儒家道德伦理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 世界观不同 对理的共同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等 相同本质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 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B.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 C.“理”是万物的本原 D.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下列对朱熹的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重义轻利 C.注重道德实践
B.注重心性修养 D.批判虚假说教
某思想家曾作《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C.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B.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 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陆王心学提出和发展了“心学”的理论,而作为陆王心学代表的王阳明更是结合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观点提出了“心外无物”的观点。故选C。A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B是朱熹的思想,排除B;D是李贽的思想,排除D。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