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湖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点睛】识记胞吞和胞吐的特点,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便可。
13.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C. 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糖原沉积病Ⅰ型等;(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3)伴X隐性遗传病:血友病、红绿色盲、蚕豆病等;(4)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5)伴Y遗传病:睾丸发育不良、外耳道多毛症等。
2、多基因遗传病: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分裂症等。
3、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 【详解】A、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A正确;
B、并非遗传病患者的体内都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遗传病,B错误;
B. 遗传病患者的体内都含有致病基因 D. 适龄生育可减少先天愚型病的发生
C、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均很低,C正确;
D、适龄生育可降低母亲所生子女患先天愚型病的概率,D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遗传病的概念,明确染色体遗传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 消耗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厌氧呼吸产生的CO2是需氧呼吸的1/3
D. 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需氧呼吸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在糖酵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 ATP。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分子,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的 ATP。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2、乳酸发酵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总反应式:C6H12O6
2C3H6O3+2ATP
6CO2+12H2O+30ATP
【详解】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正确; B、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是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正确;
C、人体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C错误; D、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判断各个选项便可。
15.下列关于各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鉴定的实验,可用富含果糖的西瓜汁作为材料 B. 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可用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观察 C.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可用碘液检测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情况
D. 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解离后即可用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红黄色沉淀。 2、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西瓜汁呈红色,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不能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A错误;
B、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的液泡虽无色,但叶绿体呈绿色,使原生质呈绿色,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的现象。因此,可用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B正确;
C、淀粉遇碘显色,蔗糖遇碘不显色。因此,碘液可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无法检测淀粉是否水解,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为了防止解离过度,解离后需经过漂洗,才能用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识记还原糖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探究酶的专一性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及其作用、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图是某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因为植物细胞没有③结构 B. 秋水仙素会抑制②的形成而导致①的着丝粒不能分裂 C. ③结构在分裂间期复制,前期分开 D. ④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正在解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纺锤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核膜。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细胞含有③中心体,含有中心体的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因此,不能用中心体的有无判断生物类型,A错误;
B、秋水仙素会抑制②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体无关,B错误;
C、③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开,并移向两极,C正确; D、④核膜,核膜由两层膜构成,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准确判断题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中基粒结构 B. 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C. 伞藻的帽、柄、足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 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A错误; B、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无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
C、伞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伞藻的“帽”、“柄”和“足”只是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错误;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正确。
是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