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2107低温钢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22107-2006
3.4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4.1 冬季室外作业应设防风保温棚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未要求预热钢材的焊缝也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15℃以上;有要求预热的材质,预热温度应选规定温度的上限。焊缝完成后应缓慢冷却,防止冷裂倾向产生。
3.4.2 雨季室外作业应设防雨棚;当焊缝处潮湿时应用氧-乙炔焰烤干;焊接时焊条筒盖要盖严;当焊接环境相对湿度大于90%时应停止焊接。 4 质量检验
4.1 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4.1.1 质量检验标准按设计要求或设计指定的施工验收规范执行;一般情况可参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附录C和SH3525《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 4.1.2 质量检验标准 4.1.2.1 保证项目
⑴ 焊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
⑵ 管道焊接前必须做焊接工艺评定,且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⑶ 管道焊缝无损检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坡口表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等缺陷;当钢材合金元素含量>3%或抗拉强度>540MPa时,坡口表面应进行100%磁粉或着色探伤;其余低温钢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着色探伤的抽监,抽监比例5%。
检验方法:检查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 ⑷ 焊缝热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焊缝热处理记录、曲线和硬度报告 ⑸ 焊接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并有合格证书。 检验方法:检查施焊人员合格证书 4.1.2.2 基本项目
⑴ 焊缝应与母材圆滑过度,焊缝表面无裂纹、气孔、夹渣、咬边、飞溅、药皮、焊疤等缺陷。 ⑵ 严禁焊件表面出现电弧擦伤缺陷。
⑶ 焊接施工应有焊接记录,管道单线图、焊接排版图及焊缝上必须标识焊工钢印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2.3 允许偏差项目
⑴ 焊缝余高应在0-3mm范围;压力容器对接焊缝余高≤焊件厚度的10%,且≯3mm;管道对接焊缝余高≤焊缝宽度的10%加1mm,且≯3mm。
⑵ 焊缝每侧增宽≤2mm。
⑶ 角焊缝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角焊缝焊脚不对称差值≤1+0.1δ(δ焊缝设计厚度)。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焊接检验尺测量 4.2 质量控制点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22107-2006
表4.3 质量控制点 序号 1 2 3 4 5 质量控制点 焊接施工方案 焊工资质 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指导书 焊材管理 焊缝对口质量 6 检查 7 8 9 焊接环境 预热 焊接过程 C 热 C C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应按规定进行预热,其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焊接施工的工艺参数应符合工艺指导书的规定,质检员及时进行抽查。 焊缝完成后焊工应进行自检,质检员进行专检,合格标准按有关规范和工10 11 12 13 14 外观检查 无损检验 热处理 产品试板 焊缝返修 C 艺指导书的要求。 BR BR B CR 编制无损检测工艺;按委托单及规范和工艺进行检测; 编制热处理工艺;按工艺进行热处理; 按焊接工艺规程或相应规范标准备焊接试件,检验试件。 焊缝返修应核准缺陷的位置,及时按原工艺进行,超次返修应编制返修工艺,经焊接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并记录存档。 焊接环境的风速、温度、湿度应符合工艺指导书。设防风雨棚,或进行预C 焊缝对口间隙、钝边、坡口角度,坡口两侧清理应符合工艺指导书 控制等级 B B BR C C 压力管道焊材做到有可追溯性 主 要 控 制 方 法 编制焊接方案,进行工艺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及时进行焊工取证,严格焊工持证上岗 严格遵循JB4708规定进行,工艺评定覆盖率100%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工艺评定编制 控制焊材采购、验收(或复验)、保管、烘干、发放环节,锅炉、压力容器、注:特种设备按有关标准要求划分质量控制等级。
4.3 质量记录
? ? ? ? ? ? ? ?
母材及焊材产品质量证明书。母材及焊材复验报告。 焊材发放、烘烤记录。 焊工合格项目登记表;
焊接施工记录;焊缝探伤布片图;焊缝磁粉、渗透检测位置图;焊工代号布置图。 焊缝返修记录 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焊后热处理报告及热处理后硬度报告 产品焊接试板报告
5 成果保护
5.1 焊缝完成后严禁敲打、碰砸、擦伤焊缝及热影响区,造成表面缺陷。 5.2 严禁在近缝区点焊临时支架。
5.3 凡在管道附近应进行切割作业时应及时挡护,杜绝切割残渣、氧化物伤及管道和焊缝。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22107-2006
5.4 试压时容器壁温必须比壳体材料和焊接接头的冲击试验温度高20℃以上。 5.5 焊接作业要注意保护土建、电仪及其它安装工程不受损害。 6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6.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
表6.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危 险 源 触 电 1 焊 接 火 灾 高空坠落 2 3 4 容器内焊接 检修焊接 磨砂轮 烟 尘 人员设备损坏 伤 人 控 制 措 施 施工所用电源必须接地、接零和设置漏电保护器 ,行灯或容器内作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 施工区域5米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 高空作业前应体检合格,正确使用安全带 室内或通风差的环境应进行排风,容器内作业应设引风机, 并设监护人员,同时带防尘口罩。 老装置区施工办动火证。在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设备、管道上作业时,必须清理置换干净,且化验合格后才能施焊。 磨砂轮时应戴防护镜或防护面具。 6.2 环境管理主要控制措施
表6.2 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序号 1 作业活动 砂轮、气刨 环境因素 噪 声 弧光辐射 2 焊 接 垃 圾 3 射线 废液 控 制 措 施 周边有居民区时要进行噪声测定,不在夜间施工,必要时安排在降噪工作棚施工 焊接距周边施工人员近时要对弧光进行遮挡,防止电焊弧光打眼。 现场焊接废弃物,焊条包装塑料袋、塑料筒、纸箱、焊条头、砂轮片,应及时收集分类堆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射线探伤应在夜间进行,且设立防护围网、警视牌、警视灯。 洗片废液集中保存并交有关部门处理。 射线探伤 6.3 作业环境要求
6.3.1 在室内、厂房内施工应安装必要的通风设备,但在焊接区风速不得大于2m/s,且不得有穿堂风。 6.3.2 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
6.3.3 施工现场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设施,各工序应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 6.3.4 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文明施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