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考试路基路面科目实操题题库、答案及答题要点
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2)、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用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 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8、坍落度试验:
(1)试验前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同时应用湿布湿润铁锹等用具。
(2)将代表样分3层装人筒内,每层装人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 ,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在全部面积上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进行插捣。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30mm,插捣棒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
(3) 在插捣顶层时,装人的混凝上应高出坍落筒,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用捣棒作锯和滚的动作,以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馒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力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筒至提起坍落度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150s。
(4)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以mm计,精确至1mm。
(5)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必要时,宜测两次坍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每一次必须换新的拌和物,如两次结果相差20mm似上,须作第三次试验;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时,则整个试验重做。
(6)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并作记录。
①棍度: 上:表示插捣容易; 中: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 下:表示很难插捣;
②含砂情况,按拌和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多:表示用馒刀抹拌和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和物表面平整无蜂窝; 中:表示抹五六次才使表面平整无峰窝; 少: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现象。
③粘聚性:观测拌和物各组成成分相互粘聚情况。评定方法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上锥体一侧轻打,如锥体在轻打后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④保水性:指水分从拌和物中析出情况,分多量,少量,无三级评定。 多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析出; 少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析出; 无:表示提起坍落度筒后,没有水分从底部析出。
9、水泥砼试件成型与养护方法: l.试件的成型
(1)将试模装配好,检查试模尺寸,避免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2)、在装入试模前,应取少量拌合物代表样,在5min内进行坍落度试验,认为品质合格后将拌好的拌合料在15min内装入试模,进行捣实工作。
(3)捣实工作可采用下列方式: ①振动法。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夹紧,将拌和物一次装满试模并稍有富余,开动振动台至表面呈现乳状水泥浆为止,一般不超过90s。插捣法。当坍落度大于70mm时,用人工成型。将混合料分两层装人,用直径16mm的捣棒以螺旋形从边缘向中心均匀地进行。插捣次数应符合规定。插捣底层时,捣棒插到模底;插捣上层时,捣棒插入该层底面下20~30mm处。插捣时应用力将捣棒压下,不得冲击,捣完一层后,用橡皮锤轻轻击打试模外端面10~15次,以填平插捣过程中留下的孔洞。当坍落度小于25mm时,用直径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成型。将拌和物一次装满试模,用馒刀沿试模内壁插抹数次,并使混凝土拌和物高出试模口。振捣棒距底板1~2cm直至表面出浆,一般为20s。
(4)用前述方法捣实之后,刮除多余的混合料,用馒刀将表面初次抹平,待试件收浆后,再次用馒刀将表面仔细抹平。试件抹面与试模边缘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5)养护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采用其他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士5)℃、相对湿度大于50%的情况下静放1~2d,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加工补平。将完好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室温度:(20士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问距至少10~20mm,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或者将试件放人温度(20士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28d。
1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1)、自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中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2)取出试件,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1mm。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的平均值计算。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
试验时擦干试件。
(3)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
(4)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上取0.3~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时,则取0.5~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则取0.8~1MPa/s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11、水泥混凝土抗析(抗弯拉)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1)、将达到龄期的试件取出,保持试件干湿程度不变,试验前先检查试件,如试件中部1/3长度内有蜂窝,该试件应作废。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从试件的一端量起,分别标记支点和加荷点位置
(3)、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 中后,务必使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加荷应均匀连续,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上取0.02~0.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时,则取0.05~0.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则取0.08~0.1MPa/s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5)、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12、砂浆试件制作及强度试验:
(1)、制作试件时,将无底试模内部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2)、装模向试模(7.07×7.07×7.07mm立方体)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捧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为了防止低稠度砂浆插捣后,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8mm。
(3)、收浆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约15min~30min)将高出部份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4)、拆模、养护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h±2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试件拆模后,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至28d。然后进行试压。水泥砂标准养护的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期间,试件的彼此间隔不少于1cm。
(5)、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试验前先将试件擦干,并检查其外观。安放试件后,试件的侧面作为
承压面,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承压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每秒钟0.5~1.5KN(砂浆强度5MPa及5MPa以下时,取下限为宜,砂浆强度5MPa以上时,取上限为宜)。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以六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13、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1)、 风干试样用13.2mm和16mm标准筛过筛,取13.2mm~16mm的试样3kg,供试验用。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cm。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将石料分三层倒入量筒中,每层数量大致相同。每层都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约50mm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均匀夯击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刮平。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m0)。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3) 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4)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三次(每次数量相同)倒入试筒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并用金属棒按上述步骤夯击25次,最上层表面应仔细整平。
(5)将装有试样的试筒放到压力机上,压柱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柱摆平,勿楔挤筒壁。
(6)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时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
(7)将试筒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8)用2.36mm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9) 称取通过2.36mm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 1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
(1)试验准备: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满足规定的质量,称量(m0),然后筛分成规定的粒级备用。
(2)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形状的规则颗粒,将目测有可能属于针、片状颗粒按所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3)、 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量(m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