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3马说导学案

23马说导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2:16:07

5、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拓展提升】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历史上广为流传,它们分别是: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在平定宋金刚一战中,载着李世民昼夜征战,连打了八个硬仗。唐太宗题赞:“应策腾空,乘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 唐太宗题赞:“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唐太宗赞语:“瀍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太宗赞语:“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当堂检测】 阅读理解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①比:连接,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③还: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1、解释加点词语。 然后有千里马( ) 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臣请献一朝之贾 ( ) 人莫之知( ) .伯乐乃还而视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B.人有卖骏马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人莫之知 何陋之有 ..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行拂乱其所为 ..

3、甲文第2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呢。

4、从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5、你能从选文外再写出一句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吗?试试看。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收获平台】

6

【参考答案】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⑷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⑸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的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2、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5、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6、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7、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千里马”应该具备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当堂检测】

1、这样以后 即使 只是 等同,一样 费用,钱财 没有人 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2、C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一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呢。

4、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用人才;权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权威,要注重实践等等。 5、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

搜索更多关于: 23马说导学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5、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拓展提升】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历史上广为流传,它们分别是: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在平定宋金刚一战中,载着李世民昼夜征战,连打了八个硬仗。唐太宗题赞:“应策腾空,乘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