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上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终考试卷
等级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共50分)
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 )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2、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
A.印度佛教徒 B.伊斯兰教徒 C.耶稣会士 D.太平道道士
5、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
A.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年
6、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请问这段话作者的国籍是( )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中国
7、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写成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文字样式是( )
A B C D
9、“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杨向奎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的这句话主要是肯定周公( )
A.助周灭商 B.封邦建国 C.辅助成王 D.制礼作乐
10、 2007年12月,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新闻界以《“南海一号”,??之荣光》为题进行报道,你认为标题中被省去的部分最可能是( )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朝贡贸易 D. 中华文明
11、1861年,俄国开始改革,美国爆发内战。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任务是( ) A. 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B.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 C.实现国内市场统一 D.力争废除关税壁垒
12、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其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指出:中国曾经领先欧洲,可是后来欧洲却领先中国。你认为导致中、欧这种“大分流”的分水岭式的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C.法国大革命
B.英国清教徒革命
D.工业革命
13、如右图“老船长离舰了”,他完成了最主要的历史使命是:( ) A.把普鲁士带上资本主义道路
B.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C.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船长(俾斯麦)离舰了 D.建立了德意志的民主制度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 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 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 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15、下列两组图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
1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 “精巧的设计”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 A.英吉利
B.俄罗斯
C.法兰西
D.美利坚
18、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了,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
A.改良了蒸汽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 D.研制了发电机 19、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那么,德国“考问世界”的事实有( )
①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③威廉二世促成三国同盟建立 ④希特勒推行排犹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21、“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歌词所咏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22、右边是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示意图,它下面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3. 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开有照射进来的窗洞(右图)。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途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24.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