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导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自主预习:
1.氧气用于_________、________ 。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 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化学性质,常用作 。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为此曾被称作为“惰性气体”。稀有气体有隋性,因此常用作_____;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_________。 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 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全球 、 和 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尝试挑战】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红磷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探究指导:1.氧气的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防腐,液氮冷冻麻醉,液氮低温环境下,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用途有: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红灯;③用于激光技术,医疗麻醉;④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例题1: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思路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们的用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决定它们可以作为保护气,灯泡中填充的稀有气体也是由于它们的性质很不活泼;燃料燃烧离不开氧,但氧气本身不是燃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A
【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 D.是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 探究二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探究指导: 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①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②污染物:粉尘(如煤尘、沙尘等)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空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造成的危害有:植物干枯、动物死亡、人干咳等;②空气污染还引发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使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等;臭氧空洞—使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危害人类及动物健康。
3.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日报;②消除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革新工艺,使工厂减少废气排放;③治理废气:汽车尾气安装净化装置;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④植树造林、种草,改善环境。
例题2: “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提倡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出行 D.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 思路分析: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可减缓温室效应;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倡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尾气的排放;目前人们在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但主要能源仍来自化石燃料,不能禁止开采和使用。 答案:D
【跟踪训练】2.下列情况中: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产生下列现象与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无关的是() A.闪电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探究三 “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探究指导: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原料绿色化;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条件绿色化;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反应绿色化;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产品绿色化。 例题3: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 A.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物质 B.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C.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D.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重新组合成无毒的物质
思路分析: 绿色化学提倡在源头上杜绝污染且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而不是得到的产物是绿色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不是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答案:C
规律总结: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当堂达标
4.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 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
5.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6.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 )
①吸烟产生的烟气;②室内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气体;③香瓜散发出的香味;④装饰材料中某些石材及粘合剂释放出的气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南京市即将正式发布PM2.5检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 A.焚烧秸杆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8.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用的肥料较其它农作物少得多,原因是豆科植物根上具有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种气体成为农作物的养料,这种气体是( ) A. 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9.“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一致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根据图2-1-2-1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的是_____;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上述“温室气体”是指____;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图2-1-2-1
课后提高
1.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2.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3.“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将废弃的秸秆就地焚烧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4.某市市容委员会收到市民有关改善空气质量的大量来信。其中部分建议要点如下:(1)安排洒水车在城市主干道洒水;(2)植树造林,增加小区绿化面积;(3)将公交车全部改为无轨电车;(4)关闭火力发电厂;(5)将有污染的化工厂搬迁至郊区;(6)不允许采购劣质煤进入市区;(7)加速城市燃气化建设,改烧煤为烧煤气。以上7条建议中,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__。其中你对不合理的建议回复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点拨 自主预习
1.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2. 硝酸和化肥 保护气
3.很不活泼 惰性气体 电光源
4.有害气体 烟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空洞 酸雨
5. D 点拨:A是利用红磷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B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可作保护气;C中氮气制造化肥,是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了新物质;D中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没有经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课堂导学
1.C 点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A 3. A 点拨:酸雨是由于向大气中排放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也与空气的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有关,故A正确。
当堂达标
4.C
5.C 点拨:露天焚烧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6.A 7.D 8.A
9. ⑴混合物 ⑵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的燃烧
课后提高
1.C 点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正确;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故B正确;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 2. A 点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A错误;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B正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C正确;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选项D正确。
3. B 点拨:本题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题,重点在考查考生对所给信息的迁移能力.所给信息为“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既要节约资源,又要保护环境,将废弃的秸秆就地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4. (1)(2)(3)(6)(7)合理 (4)在没有水力发电的地区,未建立核电站前关闭火力发电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5)并未消除污染,只是将污染搬迁或者扩大范围,是不合理建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