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0:02:24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权衡教育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不如预期,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评价方面存在很大误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评价对象窄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目标过于量化等问题。只有扩大评价对象,形成以教师为主的多方面参与的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目标摆脱过于量化现状,才能客观科学地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最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评价、模式、全面发展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与模式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目标的监控,即明确预设课程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旨在通过对课程目标的监控, 逐步完善课程目标的预设,达到理想课程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国课程评价一直以来承担的主要功用。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通过评价了解课程方案的利弊, 也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它具有对课程诊断、修正、比较和对教育目的预测、确认的功能。

课程评价主要有三大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和回应性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又称泰勒评价模式,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于

20世纪30年代早期提出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的核心和依据的方法体系,侧重对课程实施后所达到结果和学生行为的评价。布卢姆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该模式,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分类,把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目标评价模式侧重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价,并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了评价的功效。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他认为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就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的过程,评价者通过为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学校董事会、教师和其他需要评价信息的人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CIPP模式作为一种整合性的课程评价模式,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并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中,根据对象的需求调整目标,使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得到评价。

回应性评价模式又称应答评价模式,是斯泰克在全貌评价模式 的基础上于1973年首次提出。与目标模式相比,它关注的不是预定目标的达成,而是课程本身及其价值。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并不一定由其结果直接显示出来,教育的价值有些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这样的价值显然不可能从直接评价反映出来,因此,对课程的评价并不能从某种可测量的结果变量来判断其价值,而要注重课程本身的价值。课程评价的方法也不是注重哪种评价方法的选择正确,而是看其评价的

效用,即评价旨在向关心评价结果的人们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而不是全部信息。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对象窄化

课程评价涉及学生学业成绩和课程本身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对象窄化为只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过多关注升学成绩,而忽视了对课程本身建设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面。学生从小考到大,无一例外只看考试成绩,分数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的评价。这种选拔性的评价,缺失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量,严重违背了国家意志及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导致学生唯分数至上,唯我独尊,无法融入社会,不能成为合格公民。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地方小学入学还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小学里应该学习的知识。这就要求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要学习小学知识,进而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二)评价主体存在重要角色缺位现象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主要是由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它们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方向,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主体。多年来,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领导和专家,而作为直接接触课程的一线教师几乎没有课程评价方面的发言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充分了解了课程,实施课程后也能及时收到来自学生的反馈,课程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对学生的影响怎么样,他们最清楚

了。但是他们却很少参与课程评价,这也造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价主体的重要角色缺位的问题。当然,作为基础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家长,也没有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来。

(三)评价方法单调倾向严重

由于受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对象窄化、过分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法呈现单调的倾向。学习成绩来自考试,所以,考试就成为评价的主要方法。学生从小到大要经历无数次考试,如入学考试、资格考试、岗位考试等等,在考试模式下,更多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教育目的是根据国家意志和发展,为社会进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但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主要采用考试这样单一的评价方法,笔试的成绩几乎代替了所有的评价标准。学校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依靠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及平时的测验(周考、月考等),不少地方通过制定统一的考试试题,统一安排考试,以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诚然,考试可以成为课程评价的一个方法,但不能夸大考试的作用,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

(四)评价目标侧重于量化

量化评价比较直观,数字的表述更具有说服力,加之现代技术工具的应用,使得评价目标更易于量化统计,所以人们更倾向于量化评价。从课程的单元设置、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比例等方面,可以采用量化评价,但从目标设置、培养指向等方面来说,恐怕是描述性的分析远比量化评价更加客观。对学生课程的评价,其学业水平方面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权衡教育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不如预期,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评价方面存在很大误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评价对象窄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目标过于量化等问题。只有扩大评价对象,形成以教师为主的多方面参与的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目标摆脱过于量化现状,才能客观科学地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最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评价、模式、全面发展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与模式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目标的监控,即明确预设课程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旨在通过对课程目标的监控, 逐步完善课程目标的预设,达到理想课程目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