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备课 - 图文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备课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1:00:35

6.求图上距离练习

教学内容:六下59页绿点,自主练习3---5题;同步探究56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比例尺的意义,能熟练地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距离,并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灵活选择方法计算图上距离,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 回顾旧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你是怎样求图上距离的?依据是什么?

指名回答,师总结:(1)方程。利用比例尺的意义,但要注意解设时的单位,同一题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未知数等。(2)乘法。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3)除法。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后项。

2.出示情境图: 上节课我们在图中准确找到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现在你能在图中标出4号队员的起脚位置吗?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

(1)明确解题思路:

要想在图上标出4号队员的起脚位置,就要先算出4号队员距底线16米,左边线20米在图上的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与数对知识确定4号队员在图上起脚的具体位置。

(2)学生注意事项:

A、求16米、20米的图上距离,要用两个方程,由于这两个方程在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应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可以设4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是x厘米;设4号队员距左边线的图上距离是y厘米。

B、这里要求的图上距离是厘米数,而已知实际距离是米数,要统一单位。 (3)对于不同的解法都要给与肯定,建议学生善于利用方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堂56页第1题的(2)(3)和第2题

这是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的基本练习。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但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过程。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比例尺的综合练习题,三个空分别是:求图上距离、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要求学生把计算过程完整的写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差生。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自主练习第4题

O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找出错误所在,找一位曾理解“面积的比等于比例尺”的学生板书,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O对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找两三位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巩固比例尺的意义与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巩固“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距离”,的知识。通过练习,我们更清楚的知道,求图上距离有多种计算方法: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方程,根据比例尺中前后项的关系选择乘法或除法,但不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单位要统一,另外,计算图形面积时,一定要先求出实际距离再计算面积,千万不要先计算图上面积再利用比例尺求实际面积,这是对比例尺的错误理解。板书设计: 求图上距离练习

(1)

图上距离

=比例尺 解:设4号队员图上距底线x厘米。

实际距离

16米==1600厘米

x1 = 16001000

(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1 , 图上距离=1600× 10001000

(3)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图上距离=1600÷1000

7.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5--47页第三单元,信息窗3 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1. 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通过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思考反比例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先说说图中的信息,再根据所获得的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并选择性板书:

(1)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2)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 二、小组交流 互学补充

根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流交流每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一般的交流顺序是1号、2号、3号,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

共同的意见,以备展示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交流,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可先由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相互补充完善。 课堂预设:

(1)我们计算出啤酒厂一共要生产6000吨啤酒,即: 100×60 =6000(吨) 200×30=6000(吨) 300×20=6000(吨)??

(2)我们发现如果每天生产的吨数有变化,生产的天数就随着变化;每天生产的吨数扩大几倍,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几倍,比如每天生产的100吨扩大2倍变成200吨,那么需要的天数就是60天缩小2倍变成30天;同样每天生产的吨数缩小几倍,需要的天数也就扩大几倍;

(3)我们发现“生产的天数”与“每天生产的吨数”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反;

(4)我们发现无论每天生产的吨数和所需的天数如何变化,这批啤酒的总吨数都没有变化;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利用课件演示:

2.引导质疑,体会定值

教师引导提问: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吨数”这两种量间的关系吗?

课堂预设:每天生产的吨数×需要生产的天数=总吨数 质疑:在这个关系式中,总吨数不变,那么它是个什么量?

课堂预设:总吨数是一定的量,也就是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总吨数)是一定的。

3. 借助对比,理解意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6.求图上距离练习 教学内容:六下59页绿点,自主练习3---5题;同步探究56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比例尺的意义,能熟练地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距离,并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灵活选择方法计算图上距离,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 回顾旧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你是怎样求图上距离的?依据是什么? 指名回答,师总结:(1)方程。利用比例尺的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