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新高考专用版)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试卷(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模块综合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多选)(2018·“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选项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上插图(如图1所示)的说明正确的是( )
图1
A.图甲中弯曲的有机玻璃棒能导光说明有机玻璃的折射率小于周围空气的折射率 B.图乙中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 C.图丙中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D.图丁中的彩色条纹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全反射条件,有机玻璃应为光密介质,折射率大于空气,选项A错误;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选项B正确;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C正确;亮条纹间距几乎相等,是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选项D正确.
2.(多选)(2018·金华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段考)如图2所示,下列一些现象或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入射角越大,光线的偏折角度就越大 C.火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乘客听到的声音频率比实际频率要高 D.图中一正一倒的“高”字分别是光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产生的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小,故A错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率一定,入射角越大,则光线的偏折角度越大,故B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故C正确;光线经过竖直的玻璃砖折射与全反射可形成如题图所示的图象,故D正确.
3.(多选)(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为实验室中一单摆的共振曲线,由共振曲线可知( )
cv
图3
A.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m B.共振时单摆的振幅为12cm
C.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增大 D.若增大摆球的质量,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减小 答案 AB
4.(2018·诸暨牌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某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所受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时的16倍,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该行星上,分针走一圈所用时间实际是( ) A.15minB.30minC.3hD.4h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行星的重力加速度g′=16g,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可知,g1
该行星上单摆的周期是地球上周期的,所以此钟的分针走一圈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地球上
411
分针走一圈所经历时间的,即为 h=15 min,故选A.
44
5.(多选)(2017·绍兴稽阳联考)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0.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x=1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波速为0.5m/s
B.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C.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当t=7s时,P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方向运动 答案 AC
解析 从题图中可得波长λ=2 m,周期T=4 s,由公式v=,得v=0.5 m/s,选项A正确;t=2 s时,x=0.5 m处的质点向下运动,故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选项B错误;0~2 s时间内,经过半个周期,P运动的路程为2A=8 cm,选项C正确;当t=7 s时,P恰好经平衡位置向-y方向运动,选项D错误.
6.如图5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线光源S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若S从图中A向B处移动,在P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
λT
图5
A.红光→紫光,红光 C.红光→紫光,紫光 答案 D
解析 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增大,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也逐渐增大,从玻璃中射出偏离原来的方向的角度便逐渐增大,因此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为紫光→红光.因为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早消失的是紫光.故正确选项为D.
7.(多选)(2018·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点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B.紫光→红光,红光 D.紫光→红光,紫光
图6
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C.如果两列波振幅不同,则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D.这两列波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答案 BD
8.(多选)(2017·浙江4月选考)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2.0m处的P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7所示.t=0.9s时观测到质点P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波速为0.5m/s
B.经1.4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70cm
C.t=1.6s时,x=4.5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 D.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Hz 答案 BCD
1
解析 根据同侧法可知,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P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即(2+)T=0.9s,T=
40.4s,所以波速v==5m/s,所以A选项错误.1.4s相当于3.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程为20cm,所以B正确.经过t=
4.5-2
s=0.5s,波传到质点Q,再经过2.75T即1.1s后Q第三5
λT次到达波谷,选项C正确.要发生干涉现象,另外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与该波相同,即频率一定为2.5Hz,选项D正确.
9.(多选)(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期末)两列简谐横波在同种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如图8所示是两列波在t=0时的各自波形图.实线波A向右传播,周期为TA.虚线波B向左传播.已知实线波的振幅为10cm,虚线波的振幅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虚线波B遇到障碍物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2∶3 C.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