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次作业 答案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原理》课程(2014秋)
第二次作业答案
答案:
一、1-2.见下两图。无谓损失为BD,税收为AC。
3. 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4. 需求较富有弹性时税收对减少凉茶消费的影响更大。对凉茶征税会使其价格上升。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大幅下降。
5. 这种政策使消费者受害。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高的凉茶价格;也使凉茶工人受害,因为凉茶行业实际得到的价格和销售量下降,行业的总收益下降,使凉茶工人的收入也下降。
二、1.部分同意。因为烟民有烟瘾,对烟草的需求是弹性很小的,而税收总是市场中弹性较小的一方承担的多,所以短期内烟草公司可以把税收转嫁给烟民。但长期来看,会有部分烟民选择戒烟,退出市场。
2.部分同意。在短期内,对于公寓楼的需求基本是缺乏弹性的,因为寻找新住处需要一定时间。此时,房东会通过提高房租或减少对房屋的维修投入将税收转嫁给房客。但是,对公寓楼的需求在长期中是较富有弹性的,房客可以去选择更廉价的住处。因此,房东和房客将分
担这项税收。
3.不同意。税收一般都会引起市场规模的缩小,造成无谓损失。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课以极高的税率,导致这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变为零,此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但却带来极大的无谓损失,这个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无法进行互利的贸易了。
4.不同意。有些税收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不一定会产生无谓损失。例如庇古税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所以它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减少了福利损失,促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当然,如果对于市场的外部性情况认识错误,制定了过高的庇古税税率,还是会造成无谓损失。
5.不完全同意。第一,税率的提高不一定会增加政府的收入,因为此时东北大豆进口量减少,总的税收收入规模可能减小。第二,由于东北大豆进口量减少,对日本国产大豆的需求会增加,这可能提供日本农民的收入;但也有可能日本消费者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大豆,如美国等。
6.不同意。庇古税靠减少有污染的副产品数量来降低污染的无效性,所以庇古税减少了社会福利损失。当然,如果计算错误导致庇古税率制定的过高,还是会有无谓损失的。
7.不同意。无论被征税对象是谁,庇古税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一种商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引起的,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收庇古税都会同样引起均衡数量的降低,并改变生产者得到的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三、如图所示,在允许贸易之前,消费者剩余是面积A,生产者剩余是面积B+E;有自由贸易时,消费者剩余是面积A+B+C+D,生产者剩余是面积E。在允许贸易前,总剩余是面积A+B+E,有自由贸易时,总剩余是面积A+B+C+D+E,增加了面积C+D。
四、(1)税收前该市场价格为8,数量为8000;(2)税收为11-6=5;(3)消费者承担11-8=3,生产者承担8-6=2;(4)税收支付后,消费者支付价格为11,生产者所得价格为6;(5)税收导致的无谓损失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8000-6000)*5/2=5000.
五、(1)当Q=3时,A愿意支付$1,B愿意支付$3,合起来一共愿意支付$4。因此,如果该商品边际成本为$4,则社会最优数量为3个单位;(2) $0,因为此时政府已经生产了4个公共品,他可以搭便车。如果还没生产、计划生产,那么他可能会愿意支付$2; (3)如果是私人商品,A愿意买1单位,B愿意买3个单位。
六、(1)负/正,是/否;(2)对生产者征税/补贴; (3)都不能。公共场合吸烟是消费外部性而不是生产外部性,需同学自行画图解释。
七、1.
2. 中国番茄市场开放后,新的均衡价格等于世界价格P1。进口量=Q1-Q2。没有贸易时,生产者剩余是面积B+E,消费者剩余是面积A,总剩余是面积A+B+E。进行国际贸易后,消费者剩余是面积A+B+C+D,生产者剩余是面积正总剩余是A+B+C+D+E,增加了面积C+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