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0:29:23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从物体的震动,发声以及传播等物理过程我们称之为“声波”。听闻过程称之为“声音”。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每秒频率数多,声音就高。每秒频率数少,声音就低。60Hz以下的频段,人们对它感觉要比听觉灵敏。因而,它给人的更深印象是空气的震动感。此频段的发音,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响度,入耳一般听不到。80Hz附近的频段,人对其听觉的灵敏度与感觉差不多一样。此频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即使其响度达到很大,也不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又由于它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因而它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声场刺激作用。500Hz以下的频段,很容易由其“嗡嗡”的声响而引起人们的烦闷心理,这就是所谓低频烦躁效应,而再次频段当中,频率越低,其效用就越不明显,当频率低到63dB左右时,低频烦躁就完全消失了。

一、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声音的特征,是声音的三个要素。正确认识声音的特性,一要弄清它们的物理含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和品质;二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要了解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常见发声体(如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改变弦乐器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振幅(改变用力大小)可以使发声体发出音调不同、响度不同的声音,四要注意“一个范围”(入耳听觉范围)和“两个区别”(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色与音调、响度的区别)。这是分析解释有关声现象时要用到的。

二、实验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上。如何面对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不足?这是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生活人手”,在思考之后,我确定了这个基本原则。十二、三岁的学生感性认识更为敏感,因此“从生活人手”能最为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大显身手。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设计采用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学过程中,将每3个同学分成1个小组,既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又保证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交流合作,以提升每个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搜索更多关于: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从物体的震动,发声以及传播等物理过程我们称之为“声波”。听闻过程称之为“声音”。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每秒频率数多,声音就高。每秒频率数少,声音就低。60Hz以下的频段,人们对它感觉要比听觉灵敏。因而,它给人的更深印象是空气的震动感。此频段的发音,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响度,入耳一般听不到。80Hz附近的频段,人对其听觉的灵敏度与感觉差不多一样。此频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即使其响度达到很大,也不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又由于它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因而它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声场刺激作用。500Hz以下的频段,很容易由其“嗡嗡”的声响而引起人们的烦闷心理,这就是所谓低频烦躁效应,而再次频段当中,频率越低,其效用就越不明显,当频率低到63dB左右时,低频烦躁就完全消失了。 一、声音的特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