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2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6 17:08:44

1.什么是税收财政原则?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2.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如何运用税收受益原则?

3.税收能力原则中的主观说对于税制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4.什么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如何提高税收效率?

5.怎样理解税收的中性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的关系?

6.简述在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设计中如何运用税收原则?

第五章 税收与社会再生产

一、名词解释

1.税收影响点 2.税收职能 3.税收调节职能 4.税收监督职能 二、判断题

1.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

2.政府征税后,不仅改变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也必然改变各类纳税人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和比例,进而影响各类纳税人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 3.税收与交换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关系。( )

4.在一国税制中,若流转税的类型为周转税,按商品流转全额征税,比较有利于多渠道、多样化的商品流通方式。( )

5.一国社会消费水平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税收收入水平相应就高;反之,社会消费水平低,税收收入水平就低。( )

6.在生产环节适宜过多设置税种,税负宜重。( )

7.税收的经济调节职能是最基本的、首要的职能,财政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从属的、派生的职能。(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税收与生产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

A.生产为税收提供分配对象,税收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 B.生产力水平、生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决定税收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C.生产的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 D.税收收入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 5 -

2.税收与交换的关系主要包括( )。

A.交换的实现是税收分配实现的前提 B.交换的形式制约税收分配的形式

C.税收分配是交换实现的前提 D.税收制度影响商品流通方式,税负水平制约商品流通规模 3.税收与消费的关系主要包括( )。

A.消费的实现制约税收分配的实现 B.消费水平和结构制约税收收入水平和结构 C.消费规模决定税收分配规模 D.税收分配结构制约消费结构 4.我国实行的税制模式是( )。

A.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 B.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为辅 C.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 D.增值税为主、消费税为辅 四、简答题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各环节相互关系的原理是什么?

2.税收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怎样?

3.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是如何布局的?

4.税收有哪些职能?研究税收职能意义何在?

第六章 税收效应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效应 2.税收中性 3.收入效应 4.替代效应 5.税收的乘数机制 6.平衡预算乘数 二、判断题

1.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践中只能是中性倾向而已,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 ) 2.根据课税的实际效应与期望效应是否一致,可以将税收效应划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3.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大小由平均税率决定,平均税率越高、消费水平损失越大,收入效应越明显。( )

4.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就表现为政府征税之后个人就愿意选择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劳动时间。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总效应就表现为人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而减少闲暇。( )

5.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利息收入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利息收益,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纳税人必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

6.供给学派认为税率的普遍降低会提高个人所获得的资产报酬率和公司税后利润率,从而提高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

7.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具体来说指当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减少而使总需求减少;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增加而刺激总需求。( )

8.统计调查也表明,高收入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金额占他们收入的比例通常比低收入者低。比例税的累退性使它调节收入的作用有限。( )

- 6 -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私人投资的税收因素?( )

A.税率 B.减免税 C.税法对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的规定 D.税法对折旧和投资抵免规定

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会( )劳动力供给;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会( )劳动力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 D.不确定

3.就长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 )。 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 C.资本 D.技术 4.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由( )组成。 A.消费 B.投资 C.政府采购 D.净出口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税收是“非中性”的?

2.画图分析税收对生产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画图分析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两种情况)。

4.税收影响投资的因素分析。

5.简述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 税收负担与转嫁

一、名词解释

1.税收负担 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3.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4.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 5.税收资本化 二、判断题

1.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轻重与多少,不仅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 2.实证分析也表明,人均GDP或国民收入高与税收负担水平呈反相关的关系。( ) 3.中东石油输出国大多宏观税负较低,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收益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大。( ) 4.高税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于低税负国家。( )

5.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

6.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 )

7.从比例税率和固定税率影响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上而言,固定税率比比例税率容易转嫁。( )

- 7 -

8.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客观不存在着税负转嫁的现象。( ) 三、选择题

1.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包括( )。

A.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B.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C.国民收入负担率 D.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2.微观税收负担衡量指标包括( )。

A.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B.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C.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D.个人税收负担率 3.税收负担影响因素主要有(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结构 C.国家职能定位 D.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 4.t税负转嫁的形式主要有( )。

A.前转 B.后转 C.转让资产收益 D.税收资本化

5.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A.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呈正比 B.商品供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C.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D.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6.企业主要是通过以下( )方式来转嫁其所得税。

A.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 B.降低工资或延长增加工资的周期 C.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增强工人劳动强度 D.降低股息 7.以下属于绝对转嫁论观点的有( )。

A.小川乡太郎观点 B.纯产品说 C.纯所得说 D.均等分布说 8.下列税负容易转嫁的有( )。 A.食盐 B.钻戒 C.轿车 D.营养品 9.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有( )。 A.衣服 B.大米 C.面粉 D.摩托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税收负担?研究的意义何在?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

3.税收负担率选择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4.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5.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 8 -

搜索更多关于: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什么是税收财政原则?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2.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如何运用税收受益原则? 3.税收能力原则中的主观说对于税制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4.什么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如何提高税收效率? 5.怎样理解税收的中性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的关系? 6.简述在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设计中如何运用税收原则? 第五章 税收与社会再生产 一、名词解释 1.税收影响点 2.税收职能 3.税收调节职能 4.税收监督职能 二、判断题 1.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 2.政府征税后,不仅改变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也必然改变各类纳税人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和比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