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第七单元 第2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Word版含解析
[基础达标](8+1)
1.(2019·青海西宁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B.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C.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D.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缺失、重复)或排列顺序(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可改变基因数量,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D错误。 答案:A
2.(2019·甘肃兰州诊断)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解析: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错误。 答案:D
3.(2019·江西上饶模拟)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下面的甲、乙、丙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麻花”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变异,都含4个DNA且只有丙的DNA长度相同
B.甲图是由于染色体的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第 1 页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D.甲、乙、丙三图可能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均为1∶2
解析:乙图含有8个DNA分子,A错误;甲图可能是染色体片段重复或缺失,B错误;乙为易位,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甲、乙、丙三图都可能发生在减Ⅰ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正确。 答案:D
4.(2019·辽宁大连模拟)甲、乙两果蝇品系有六对相对性状的差异,经多次品系间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表明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但有一组杂交后代F1中出现了4显2隐的情况,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加倍 B.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C.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D.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有六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甲、乙两果蝇品系间经多次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说明甲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显性性状,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无论是发生染色体加倍还是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A、B错误;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C错误;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且缺失片段上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中就会出现4显2隐的情况,D正确。 答案:D
第 2 页
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溶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①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的酒精是95%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酒精是50%的酒精,②错误;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错误;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醋酸洋红溶液的使用目的都是使染色体着色,④正确。 答案:B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都不可育,二倍体都可育 B.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不含性染色体 C.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 D.遗传病都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
解析:同源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育,A错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B正确;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D错误。 答案:B
7.(2019·山西太原五中模拟)如图是育种工作者的育种过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 3 页
A.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能产生杂交后代,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野生二粒小麦为二倍体,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 D.此育种过程所遵循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能产生杂交后代,但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物种,A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故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野生二粒小麦为四倍体,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C错误;此育种过程所遵循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答案:D
8.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图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B.染色体异常分离过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随机丢失产生含Aa或aa子细胞的概率均为1/2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解析:小鼠胚胎期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染色体异常分离过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图中显示,细胞一极中携带基因a的染色体有两条,携带A的染色体有一条,若发生染色体随机丢失,这三条染色体每条丢失的概率相同,所以染色体随机丢失产生含Aa子细胞的概率为2/3,产生含aa子细胞的概率为1/3,C错误;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是在纺锤丝的牵引作用下进行的,所以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有关,D错误。 答案:B
9.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高秆与矮秆的基因(T、t)和抗病与易感病的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