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2014考研计算机真题及答案详解
29. D
此文档由天勤论坛整理(www.csbij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析:系统开机后,操作系统的程序会被自动加载到内存中的系统区,这段区城是RAM, 答案选D。 30. B
解析:用户进程访问内存时缺页会发生缺页中断。发生缺页中断,系统地执行的操作可能 是置换页面或分配内存。系统内没有越界的错误,不会进行越界出错处理。 31. B
解析:为了合理地设置进程优先级,应该将进程的CPU利用时间和I/O 时间做综合考虑, 答案选B。 32. B
解析:银行家算法是避免死锁的方法。利用银行家算法,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没有死锁进 程,答案选B。 33. B
解析: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的相邻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OSI七层协议的第六层。表 示层的目的是表示出用户看得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主要完成数据 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文本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等工作。因此答案选B。 34. A
解析:根据信号编码的基本规则可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为0011 0110,答案选A。 35. D
解析:不进行分组时,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8 Mb/10 Mb/s=800 ms,在接收端接收此报文 件的时延也是800 ms,共计1 600 ms。进行分组后,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10
kb/10Mb/s=1 ms,接收一个报文的时延也是1 ms,但是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时,第一个报文 已经开始接收。共计有800个分组,总时间为801 ms。 36. B
解析:介质访向控制协议中能够发生冲突的是CSMA协议,答案为B。 37. A
解析:HDLC协议对比特串进行组帧时,HDLC数据帧以位模式0111 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 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 填充一个“0”。所以答案为A。 38. B
解析:直通交换方式是指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在各端口间交换数据。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 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 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通常 情况下,直通交换方式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即前14个字节,由于不需要考虑前导码,只需 要检测目的地址的6 B,所以最短的传输延迟是0.48μs。 39. B
解析: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seq=1913、确认序号ack = 2046、有效载荷为100 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seq1=ack=2046 和确认序号 ack1=seq+100=2013,答案为B。
此文档由天勤论坛整理(www.csbij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40. A
解析:根据下图可知,SMTP协议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也支持从用户代理向 邮件服务器发送信息。SMTP协议只支持传输7比特的ASC II码内容。
57
二、综合应用题 41.【答案要点】
(1)给出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4分)
算法的策略是从前向后扫描数组元素,标记出一个可能成为主元素的元素Num。然 后重新计数,确认Num是否是主元素。 算法可分为以下两步:
① 选取候选的主元素:依次扫描所给数组中的每个整数,将第一个遇到的整数Num保存 到c中,记录Num的出现次数为1;若遇到的下一个整数仍等于Num,则计数加1, 否则计数减1;当计数减到0时,将遇到的下一个整数保存到c中,计数重新记为1, 开始新一轮计数,即从当前位置开始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扫描完全部数组元素。
② 判断c中元素是否是真正的主元素:再次扫描该数组,统计c中元素出现的次数,若 大于n/2,则为主元素;否则,序列中不存在主元素。 (2)算法实现:(7分) int Majority ( int A[ ], int n ) {
int i, c, count=1; / / c用来保存候选主元素,count用来计数 c = A[0]; / / 设置A[0]为候选主元素 for ( i=1; i count++; / / 对A中的候选主元素计数 else if ( count > 0) / / 处理不是候选主元素的情况 count--; else / / 更换候选主元素,重新计数 { c = A[i]; SMTP 客户 SMTP 服务器 SMTP 客户 发送 邮件 SMTP TCP 连接 发件人 用户代理 发送方 邮件服务器 POP3 服务器 POP3 客户 SMTP 服务器 读取 58 邮件 POP3 TCP 连接 收件人 用户代理 接收方 邮件服务器 TCP连接 发送邮件SMTP 此文档由天勤论坛整理(www.csbij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count = 1; } if ( count>0 ) for ( i=count=0; i if ( count> n/2 ) return c; / / 确认候选主元素 else return -1; / / 不存在主元素 } 【(1)、(2)的评分说明】 ① 若考生设计的算法满足题目的功能要求且正确,则(1)、(2)根据所实现算法的效率 给分,细则见下表: 时间 复杂度 空间 复杂度 (1) 得分 (2) 得分 说明 O ( n ) O ( 1 ) 4 7 O ( n ) O ( n ) 4 6 如采用计数排序思想,见表后Majority1程序 O ( nlog 2 n ) 其他 3 6 如采用其他排序的思想 ≥O ( n 2 ) 其他 3 5 其他方法 int Majority1 ( int A[ ], int n) / / 采用计数排序思想,时间:O ( n ), 空间:O ( n ) { int k, * p, max; p = ( int * ) malloc ( sizeof ( int ) * n ); / / 申请辅助计数数组 for ( k=0; k < n ; k++ ) p [k] =0; / / 计数数组清0 59 max = 0 ; for ( k=0; k { p[ A[k] ] ++; / / 计数器+1 if (p[A[k] ] >p [ max ] ) max = A[k]; / / 记录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 if ( p[ max ] > n/2 ) return max; else return -1; } ② 若在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描述中因文字表达没有非常清晰反映出算法思路,但在算法 实现中能够清晰看出算法思想且正确的,可参照①的标准给分。 ③ 若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描述或算法实现中部分正确,可参照①中各种情况的相应给分 标准酌情给分。 ④ 参考答案中只给出了使用C语言的版本,使用C++或Java 语言的答案视同使用C语 言。 此文档由天勤论坛整理(www.csbij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3)说明算法复杂性:(2分) 参考答案中实现的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1)。 【评分说明】若考生所估计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与考生所实现的算法一致,可各给 1分。 42.【答案要点】 (1)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按其查找概率降序排列。(2分) 采用顺序查找方法。(1分) 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0.35×1+0.35×2+0.15×3+0.15×4=2.1。(2分) (2) 【答案一】 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按其查找概率降序排列,构成单链表。(2分) 采用顺序查找方法。(1分) 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0.35×1+0.35×2+0.15×3+0.15×4=2.1。(2分) 【答案二】 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构造二叉排序树,元素存储方式见下图。(2分) 采用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方法。(1分) 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0.15×1+0.35×2+0.35×2+0.15×3=2.0。(2分) 【(1)、(2)的评分说明】 ① 若考生以实际元素表示“降序排列”,同样给分。 ② 若考生正确求出与其查找方法对应的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给2分;若计算过 程正确,但结果错误,给1分。 ③ 若考生给出其他更高效的查找方法且正确,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43.【答案要点】 (1)CPU的时钟周期为:1/800 MHz = 1.25 ns。(1分) 总线的时钟周期为:1/200 MHz = 5 ns。(1分) 总线带宽为:4 B×200 MHz = 800 MB/s或4 B/5 ns = 800 MB/s。(1分) (2)Cache块大小是32 B,因此Cache缺失时需要一个读突发传送总线事务读取一个主存 块。(1分) (3)一次读突发传送总线事务包括一次地址传送和32 B数据传送:用1个总线时钟周期 for 6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