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二)记叙文阅读121篇
感动。所以不能去掉。
23.“他”长大的原因:他亲自体验生活的艰难,挣钱的不易,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更反
思了自己的缺点,有感于怀,“他”一下子长大了。我的成长事例:一次去父亲打工所在地,看到父亲住在狭窄矮小潮湿的地下室内,吃着简单的便餐,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天天好吃好喝好玩,不懂得钱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从那件事之后,我觉得我了长大了。
十五、【2018广西贺州卷】
上 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
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9.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2分)
母亲让儿子拉煤→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
20.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21.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3分) 2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3分)
23.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选文语句,
安数不超过75字。)(3分)
【参考答案】
19.儿子拉煤遇到一个坡;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20.(1)“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
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心理。(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和难堪。
21.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 22.(1)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2)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
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3)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有和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
23.示例: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
次失败算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了老师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六、【2018广西柳州卷】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 ,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 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 他老婆闻迅而来,纠正道:“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 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 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 ,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 ,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 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 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
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铗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20.文中的“我”用自己的方式屡次帮助修车的大叔。请概括“我”帮助大叔的三件事以及
这样做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文中画线的语句进行品析。
(1)我说4块就这样!(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4块!你每次都.的人?)
(2)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
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
22.如果把文章的标题“人为什么要善良”换成“人要善良”,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23.请结合文章说说人为什么要善良。
【参考答案】
20.(1)①把坏的充电器送给他;(2)②换刹车零件选择价位搞的买;(3)③特意推车走半
小时,把车扔在他店里修。(4)原因:想让他多赚点钱(或:让他用安心二体面的方式赚钱)。 21.(1)示例:“就”字写出毋容置疑(或:无可辩驳,不容商量,下定决心,强调)语气。
“都”暗示这个收费标准向来如此(或:说明对别人也如此,说明一直是这样)。这两个加点词可以看出大叔是一个诚实守信(或:说一不二,不贪婪,实在,质朴)的人。 (2)示例:“只不过”指对于“我”来说钱的数量少,然而,“这么贫穷的人,仍然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这种贫穷中的高贵异常可贵,所以说这份善意是“庞大的” 22.示例一:我觉得不好。因为原标题用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
用和读者讨论的口吻,显得更亲切),而换成新标题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生硬。示例二:我觉得好。因为新标题直接点明中心(或: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告诫、勉励作用),原来的标题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态度模糊。
23.示例:①“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善良能让更多人成为善良的人。②
“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善良会收获更多来自他人的善意,手留余香。③“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善良会收获别人的信任。④“我所能做到的最大
的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良,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善良会让善良延续下去。
十七、【2018广西梧州卷】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