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福沉降观测实施细则(暂定稿11.2.24)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 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
? 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 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文件; ②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不少于施工单位总观测断面数的10%。 ? 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位置。
? 监理单位“换手复测”要求: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 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 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③ 是否存在问题:
? 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
第 12 页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时间不足;
? 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 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 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 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④ 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 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 ? 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⑤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 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详见3.4节要求;
? 监理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⑥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 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⑦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 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 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内容见3.5节;
3.3 评估阶段
3.3.1 工作流程如图3.3.1所示
第 13 页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观测阶段1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工程变形观测评估计划2评估方综合各方资料进行区段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专家组提出整改措施3评估单位完成区段综合评估报告提交建设单位4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建设单位5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6单位工程变形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组织轨道施工7进行沉降观测至工程交验
图3.3.1 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图
第 14 页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3.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①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 建设单位核查各单位区段报告是否提交齐全;
? 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评估计划。 ②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 ? 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 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进行调整;
? 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
? 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
? 对区域沉降和桥梁梁体徐变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③ 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
? 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
? 《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详见下节。 ④ 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
? 按EXCEL文件格式和CAD文件格式提供单个测点数据库; ? 按CAD文件格式提供区段沉降变形。 ⑤ 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参加;
? 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
第 1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