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合集】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解析】 【详解】
A、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B瓶应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HCl,选项A正确; B、高铁酸钾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故KOH过量有利于它的生成,选项B正确; C、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加盐酸产生的气体也可能是氧气,选项C不正确;
D、高铁酸钾是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菌、消毒、脱色、除臭等八大特点为一体的优良的水处理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A NaHCO3和NaHSO4溶液的pH 将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B 酸溶液分别稀释a、b倍 向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C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 B.B
溶液变为棕黄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制得Fe(OH)3胶体 同 稀释后溶液pH相a>b 前者pH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现象 结论 D Fe2+催化H2O2发生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分解反应生成O2 C.C
D.D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NaHCO3和NaHSO4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大,说明酸性H2CO3 B. 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移动,弱酸的pH变化小,若稀释后溶液pH相同,则弱酸稀释的倍数大,即a C. 向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整个液体变为透明红褐色,制得Fe(OH)3胶体,故C错误; D. 溶液变为棕黄色后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应该是Fe3+催化H2O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故D错误; 故选A。 15.镍-铁碱性电池十分耐用,但其充电过程中正负极得到的产物对电解水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因此电池过充时会产生氢气和氧气,限制了其应用。科学家将电池和电解水结合在起,制成新型的集成式电池电解Fe+2NiOOH+2H2O器,可将富余的能量转化为氢能储存。已知镍铁碱性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2Ni(OH)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Fe(OH) ) A.电能、氢能属于二次能源 B.该储能装置中的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该装置储氢能发生的反应为:2H2O 2H2↑+O2↑ D.镍-铁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电能、氢能都是由其他能源转化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故A正确; B.电解时氢氧根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则该储能装置中的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该装置储氢时,发生电解水的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反应为:2H2O正确; D.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镍-铁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故D错误。 故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2H2↑+O2↑,故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 (2)第②步中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生成沉淀。 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 (3)第③步所得CuSO4· 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 18H2O 甲:滤渣2?酸浸液? Al2(SO4)3·结晶、过滤18H2O 乙:滤渣2?酸浸液?滤液?Al2(SO4)3· 适量过滤结晶、过滤丙:滤渣2 NaOH溶液过滤H2SO4H2SO4蒸发、冷却过量Al粉蒸发、冷却?2418H2O 滤液?溶液?Al2(SO4)3· 结晶、过滤HSO蒸发、冷却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5H2O(Mr=250)含量。取a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5)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 L-1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为:除干扰离子后,用cmol·Cu2++H2Y2-=CuY2-+2H+ 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__________; ①写出计算CuSO4·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 a 未干燥锥形瓶 b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 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答案】Cu+4H++2NO3-Cu2++2NO2↑+2H2O 或3Cu+8H++2NO3-3Cu2++2NO↑+4H2OPt、Au将Fe2+氧化 为Fe3+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Al3+、Fe3+加热脱水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乙 c?b?10?3?250?5×100%c a【解析】 【分析】 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滤渣1 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滤液1中加入过氧化氢,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氢氧化钠并调节溶液pH使Al3+、Fe3+生成沉淀,滤液2中主要含有Cu2+,然后将硫酸铜溶液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18H2O。酸铜晶体;将滤渣2(主要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经过一系列步骤制取Al2(SO4)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 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4H++2NO3-Cu2++2NO2↑+2H2O 或3Cu+8H++2NO3-Cu2++2NO2↑+2H2O 或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2++2NO↑+4H2O;Pt、Au,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做氧化剂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根据流程图,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Al3+、Fe3+生成沉淀,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Al3+、Fe3+; (3)第③步由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在坩埚中加热脱水,故答案为在坩埚中加热脱水; (4)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乙和丙方法均可行;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H2SO4,生成Fe2(SO4)3和Al2(SO4)3,再加Al粉和Fe2(SO4)3生成Al2(SO4)3,过滤除去生成的铁和过量的铝粉,将滤液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NaOH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2,再在滤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更合理,因为丙加的NaOH和制备的Al2(SO4)3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造成药品浪费,故答案为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乙; (5)①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铜离子物质的量和标准液物质的量相同=cmol/L×b×10-3L=bc×10-3mol;依据元素守恒得到:则20mL溶液中含有的CuSO4?5H2O物质的量为bc×10-3mol;100mL溶液中含bc×10-3mol×5=5bc×10-3mol,所以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c?b?10?3?250?5c?b?10?3?250?5=×100%,故答案为×100%; aa②a.未干燥锥形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错误;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导致消耗标准液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故错误;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导致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故正确;导致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c,故答案为c。 【点睛】 掌握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和误差的分析,离子性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从原子利用的角度分析解答。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有X、Y、Z、M、R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原子半径/nm 主要化合价 X Y +4,-4 Z M 0.074 -2 R 0.099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