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在套子里的人1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述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述课。 一、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被选用在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一单元---小说鉴赏。课标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品味与赏析。在必修三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小说的人物与环境,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则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本文是作者契诃夫于1898年完成的一篇短篇讽刺小说。小说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对于教材的处理上,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析,让学生从情节入手,同时灵活运用点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同时学习本课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来表现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深入把握主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尤其对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已初步掌握。在本单元又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职高学生基础不太扎实,对于小说的人物性格分析,情节的概括,主题揭示,不能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且学生在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读时,已索然无味,学习不够太积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播放,时代背景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对于比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适时表扬,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分析人物的形象塑造,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体会细节刻画的作用。 三、树立教学目的:
1、分析掌握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社会讽刺意义;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
节描写的运用。
2、反复阅读、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3、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和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四、确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2、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使用
阅读法、比较法、赏析法、讨论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阅读,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帮助学生深入地把握别里科夫形象。要引导学生从别里科夫这个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从“笑──思──悟”的过程来引导。
教学手段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本课课时安排:共二课时,本节课重点述第二课时。 (一)简述第一课时的内容
了解作者其人及其作品特色。了解时代背景。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分小组诵读文章,同时概括文意,划分文章的结构。简单赏析课文。 (二)述第二课时的内容 1、导入: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不同的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契诃夫又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继续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2、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提问请几个中等生来回答
(1)本课的作者是谁,哪国人,代表作有哪些?(契诃夫,俄国,《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等)
(2)本文的结构可划分为几部分,各为什么内容?
(三部分:1、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2、别里科夫的恋爱 (6—37)。3、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分组探究下列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 ①望其形:别里科夫平时都有哪些表现?
参考: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衣领里。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坐在马车支起车蓬,卧室象箱子。(生活中的套子) 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 ②闻其言:别里科夫平时都说哪些话?
参考:合“规矩”的事: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不合“规矩”的事:当然,行是行,这固然是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思想上的套子) ③问其事:别里科夫都做过哪些事?
参考:开除学生、漫画事件、骑车事件、争吵事件 ④切其脉:别里科夫的病根在哪里?
参考:沙皇专制统治和国民的奴性跪从心理。(再次点出背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开来,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4、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学生读文讨论分析)
明确: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他们的形象和别里科夫形成对比,同时也让压抑郁闷的人们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5、“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一句是什么意思?这样结尾的含义是什么? (寻找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思考联系时代作答)
明确:因为虽然埋葬了一个别里科夫,可是装在套子里的其他人却还有许多,而且将来还会出现。这样结尾启示人们去思考套子里的人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产物。这样结尾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6、根据前面的探究,来思考别理科夫性格的二重性。或如何来看到这个人?(老师提示,学生思考总结)
明确: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7、思考套子给予我们的启示:(学生从当时想到现代,老师适时引导学生) 明确: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深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嘲笑,甚至阻止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在现实中,“骄傲”是一种套子,“嫉妒”是一种套子,“自私”也是一种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继续前进。
8、对于“套子”保留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考虑问题要从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
明确:“套子”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往往是“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那么,我们的生活的“套子”要不要保留呢? “套子”的分类:
合理的套子:生活中必要的规章制度、进步的道德规范、在民主基础制度上制定的法律、法规。
落后的套子:已经过时的违反客观实际的套子,如封建社会繁琐的礼仪。 反动的套子:反动统治阶级制定的愚弄人民压迫人民的法律、制度、观念。如课文中的沙俄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合理的我们就一定要保留要拥护,一切反动的、落后的就要坚决毁灭之。 9、再读课文,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最精彩的手法是什么?在文中又有何作用?(学生细读文章,分析具体句例体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