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感谢你的欣赏
设粮食应急供应点网上超市,强化供应手段。推动电子商务在“放心粮油”工程中的示范和推广,打造粮食电子商务品牌。加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机制,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
第七节 提升行政监管信息化水平
推动行业信用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依托省级粮食智能化管理平台,重点采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信息、政府部门监管信息及社会舆情信息等,形成粮食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共享。推动建立与发改、工商等部门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为信用管理、履约评价、信用查询、信用认证等提供支撑。
提升监督检查信息化水平。加快监督检查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监督检查方式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式转变。建立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机制。建设在线监督检查系统,实现对政策性粮食和政策性业务的动态监管。
提升质量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粮食流通各环节中粮食质量信息的数据标准,加快推进粮油质量检测设备的信息化改造,统一数据接口,建立收获、储存环节粮食综合质量、储存品质及食品安全指标监测数据库,利用二维码、身份识别等信息技术,确保质量监测信息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溯源性。推进粮食质量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质量分析模型,实现粮食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警能力。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主体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信息门户,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程质量追溯信息跨区域一站式查询服务。推动粮食流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整合行业内的信用信息资源,建设信用数据平台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成粮食经营者信用评价体系。推进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信息化,提升监督检查效率,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
第八节 提升应急保供信息化水平
强化粮食应急监测分析能力。制定统一的粮食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应急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应急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规模、资源分配和应急调度的可视化。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信息汇聚共享,有效监测自然灾害、粮食脱销断档、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粮食供给突发事件。利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点和配送中心的布局,建立区域粮食应急调度模型,分析评估区域应急安全形势。加强应急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和应急配送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应急配送中心各项业务“全时在线”,全面提高配送效率,缩短反应时间。
提升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建立粮食应急供应优化调度决策系统,形成响应预案,实现对粮食应急突发事件的迅速定位、分析判断和辅助决策。建立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布局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军民融合粮食应急指挥体系,满足应急保障中的粮食供给需求。完善粮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能力。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第九节 实施行业信息服务开放行动
健全粮食行业信息服务体系。以服务需求为主线,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新媒体平台,完善信息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推动在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粮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发针对粮食种植农户、加工企业及管理部门等用户,涵盖粮食品种交易、政策、物流、价格、质量、供需形势、种植、病虫害、信用、消费、贸易、营养状况等多层次的粮食信息产品,提升行业信息服务的影响力、权威性和覆盖面。
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与内容。建设面向粮食行业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等的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提供产业运行状况、供需平衡、粮食安全预警、应急供应、质量监测、物流服务、价格监测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建立粮食科技综合信息共享与服务信息系统,集聚产学研用管各方力量,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微信、微博、短信、手机APP等方式,向种粮农民宣传粮食政策,发布粮食收购、价格信息及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营养技术信息库,开展交互式服务。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建立粮食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管理行业信息化工作,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合理
感谢你的欣赏
感谢你的欣赏
有序进行。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跨行业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建立粮食行业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和保密制度,明确各级主管部门在信息来源、标准和交换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评估机制,落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
第二节 强化信息化建设科技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施粮食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粮食行业中的融合应用。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的粮食信息化技术创新联盟,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研究,实施粮食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探索成果转化多方共赢模式,强化示范带动效应。
第三节 壮大信息化专门人才队伍
深化粮食信息技术领域产教融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研究平台,建立一批联合实训基地,鼓励行业高校从粮食企业、科研机构中聘请从事粮食信息技术研究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加强粮食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强化对基层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工程实施、运维和管理团队。
第四节 多渠道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补贴引导作用,鼓励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多元主体的作用,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
感谢你的欣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