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十) 辛亥革 命
(10)辛亥革命
1、1927年10月.国民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宣传中提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这一态度旨在( ) A.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B.突出辛亥革命反帝的内涵 C.有意淡化民生主义的宣传 D.间接承认辛亥革命的失败
2、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舆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共和制度不适应于中国
3、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小。”“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 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 ) A.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 B.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 C.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优
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6、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A.包办婚姻仍是普遍现象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7、宋教仁在1907年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8、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
A.成立兴中会 B.建立同盟会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建立中华民国 9、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内容。 以下对孙中山的评价中,依据这一史观的一项是( )
A.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C.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D.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10、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说明( )
A.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 B.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 D.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
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1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