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聚氯乙烯总结复习知识点分析 - 图文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2013级高分子131
我国技术标准规定(GB 340l-82和GB 3402-82),悬浮法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树脂型号,以25℃测定浓度为0.5g/l00mL的PVC的环己酮溶液的粘度ηn值划定。国外常用浓度为1g/l00mL环己酮溶液的比粘度换算成k值表示树脂的型号。它们之间的粗略关系见表l-l。
十五 PVC端双键和支链
差不多每条PVC分子链一端均为双键:
由于除PVC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情,还存在链自由基内转移,故而差不多每条PVC分子链上都有少量支链。聚合温度较高时得到的高型号树脂,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端双键和支链相对说来要多些。 由于PVC的降解总是从稳定性较差的端双键和支化点附近开始的,所以高型号树脂的热稳定性要差些。另外,聚合温度较低时,PVC链构型更多取头-尾序列和间同立构形式。所以,聚合温度越低,所得PVC分子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越高,结晶能力越强,结晶速度越快。常用PVC树脂的结晶度介于5%-10%,-75℃下聚合得的树脂,其结晶度可达25%左右。
十六 S-PVC树脂中各种微观粒子关联图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2013级高分子131
十七 S-PVC 树脂颗粒结构
粒径为75-250 μm的白色粉末,紧密型树脂主要由玻璃球(a)组成,乒乓球(b)在紧密型树脂中与玻璃球共存,比玻璃球易塑化。疏松型树脂颗粒呈棉花球状(c);棉花球状树脂颗粒由几个颗粒组成,而不像(c)玻璃球和乒乓球是单个粒子。
由几个颗粒组成的树脂颗粒称为“多细胞”,图(8d)是一个更加典型的多细胞颗粒,由几十个颗粒组成;多细胞颗粒称为树脂颗粒,而组成多细胞的每一个细胞称为亚颗粒;玻璃球状树脂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厚厚的皮,看不到颗粒的内部结构(见图10a);乒乓球树脂颗粒表面皮膜较薄,从颗粒表面可以看见内部结构的大的起伏(图10b);棉花球状树脂颗粒,可看见内部结构,初级粒子或附聚体清晰可见(图10c); 十八、E-PVC 树脂颗粒结构
粒径为50-150μm的白色粉末,无皮,从表面就可看到内部的初级粒子;初级粒子未凝聚生成附聚体,始终保持圆球形结构。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2013级高分子131
十九、E-PVC 树脂颗粒形成机理
VC单体,在乳化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存在下,借助于搅拌作用生成水乳液,并进行乳液聚合,最后生成粒径为0.15-0.40 μm的PVC胶乳;这种胶乳可直接使用,也可干燥后生成树脂粉末后再使用。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喷雾滴里的水分蒸发后,一个雾滴里的干树脂就收缩成一个树脂颗粒,乳胶粒子就是初级粒子。这样形成的树脂颗粒外边是没有皮的,这里的初级粒子是圆球状的。
二十、悬浮PVC 树脂中“鱼眼”
在悬浮 PVC 塑料薄膜制品中,呈现透明圆珠状的亮点称之为“鱼眼”。 “鱼眼”的存在严重影响塑料制品的性能, 如薄膜制品中的“鱼眼”,会降低制品的抗张强度、伸长率等机械性能;板材制品中的“鱼眼”会影响制品的外观光滑度、色泽; “鱼眼”对电缆制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外观, 更严重的是影响其电性能、热老化性能及低温挠曲性能, “鱼眼”脱落, 又会引起电击穿事故。因此, 悬浮 PVC 塑料制品中形成“鱼眼”的问题, 一直是国内外从事 PVC 生产、加工及科研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鱼眼的实质是聚合过程中条件不当所形成的,少量具有体形分子结构的特高分子量PVC,由于其吸收增塑剂的能力甚低,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只能为增塑剂膨润而不能使之塑化,但加工者所遇到的鱼眼问题,并非全部属于此类体形结构,大部分属于可塑化的假性鱼眼,此类假性鱼眼是属于分子量偏高的线型结构树脂,其物理构型由包装组织过于紧密所致。
鱼眼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PVC分子量分布过宽,会造成在同一加工工艺条件下,低分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2013级高分子131
子量塑化快,而分子量高的分子塑化慢。如果加工条件一定,塑化慢的高分子在制品中将以假鱼眼的形势出现;引发剂分配不当,会使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偏高,造成聚合体系局部反应过快,热量难以及时传出,导致局部过热形成鱼眼;引发剂选择不当,易导致PVC交联,形成永久“鱼眼”;引发剂匹配不当,因前后反应温度差异,易形成暂时鱼眼;
如果搅拌转速过慢,颗粒分散不均匀容易开粒。但搅拌转速过快,搅拌剪切所形成的油滴细微发生膜破裂造成颗粒病粒。这两种情况均容易发生大颗粒,形成暂时鱼眼。聚合体系的ph值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 脱盐水质量差形成鱼眼 含盐的水中离子会破坏分散剂的作用形成鱼眼;在vcm中含有杂质,例如vcm中氯代烃高沸物的存在,不仅影响pvc分子链接结构,还会对pvc有较强的溶脱作用,而降低其颗粒孔隙率,形成较紧密的呈球状的颗粒。这种颗粒在加工塑化时难以塑化,形成鱼眼。 一般情况下是vcm转化率大于15%,以后再使用冷凝器,如果提前使用,因这时形成pvc颗粒不稳定,粘接性强,会对聚合体系的形成造成冲击,易产生大颗粒,形成鱼眼 ;在超低分子质量pvc树脂生产中,为降低反应温度,需加入链转移剂,但是一些链转移剂会降低分散剂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鱼眼的形成。
二十一、PVC的缺点
PVC有许多宝贵的性能,但也存在热稳定性差的缺点。PVC是低结晶度高聚物,玻璃化温度在80-90℃。PVC在加工温度超过 90℃就开始分解,温度高于 120℃便明显分解,放出 HCl 气体,颜色逐渐变深。紫外光、机械力、氧、臭氧、氯化氢以及活性金属离子等都会大大加速PVC的分解。PVC树脂中存在的不稳定结构因素:支链,引发剂残基,双键,头-头结构,含氧结构等,导致未添加热稳定剂的纯 PVC树脂无法加工应用。PVC的热氧老化较为复杂,往往同时进行几种化学反应。除发生脱氯化氢,还伴随着氧化断链与交联,此外还有少量芳构化和大分子链断裂生成烃的反应过程,其中分解脱氯化氢是导致 PVC 老化的主要原因。
二十二、提高 PVC的热稳定性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减少聚合物分子及树脂中的不稳定因素(改进合成工艺或与其他单体共聚改性)。从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在经济和技术上并非实用。二是添加热稳定剂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这一方法简便有效,易于实施。热稳定剂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PVC 的稳定化:①捕捉 PVC降解中放出的氯化氢,终止其自动催化作用;②置换活泼的烯丙基氯原子;③能与共轭多烯结构进行双键加成反应,消除或减少制品的变色和颜色加深;④钝化具有催化脱 HCl作用的金属离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