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广东省深圳实验中学、珠海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东莞中学,惠州一中)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 -
2. 若某人于北京时间17:30在①处拍摄日落照片,此时太阳方位应为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西北方 D. 正西方 3. 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选择最合适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太阳方位。 【1题详解】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等高线最大,为山顶,海拔最高,东面又无障碍阻挡,所以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A正确。②点东面面向海洋,能够看到日出,但海拔较①处低,看日出较①处迟,B错误。图中③处东部有山脊阻挡视线,④位置的东北方向是一座山顶,海拔较高,看不到海上日出景观,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依题意可知,由于120°E经线在福建东部沿海穿过,说明该岛屿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无几,所以北京时间17:30时该岛屿地方时也大致是17:30,日落在17:30,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根据太阳视运动判断,此时,北半球东南方向升,西南方向落。故选B。 【3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处为该岛最高处,即为该岛的主峰,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则应该站在坡度适当且中间没有其他山峰遮挡的位置。①为主峰峰顶,站在山顶照相照不到整个山峰,所以不能选①;②到主峰之间从图上可以看出也有一座山峰,所以会遮挡主峰,所以②不选;③处在主峰山脚下且中间没有其他山峰的遮挡,但是③处等高线较密集,可知此面山坡较陡,站在山脚下距山峰很近的位置很难拍到整个山峰,故③处也不理想;④到主峰之间没有其他山峰的遮挡,且此面山坡较缓,并且距主峰的距离适当,故站在④处可拍到整个主峰,故选D。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2 -
4. 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5. 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6.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鸟类迁徙,通过鸟类的活动,考察沿途地区的地理知识,做题时要注意有利于鸟类飞行的条件。 【4题详解】
材料中信息“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再结合路线所在地多沿海低湿地,所以选择C项。 【5题详解】
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因此选择B项。 【6题详解】
- 3 -
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所以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表现为下沉气流,不利于飞行,所以选择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或是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气流上升运动,有利于飞行。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回答下面小题。
7. 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A. 积雪消融 B. 大气降水 C. 地下水 D. 冰川融水 8. 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A. 夜大于昼 B. 晨大于昏 C. 夏大于冬 D. 阴大于晴 9. 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A. 下渗强烈 B. 湖面结冰 C. 云量增大 D. 风速减小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据材料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地下水补给为主,故C项正确;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主要与气温有关,出现在每年的春季,会导致湖水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故A项错误;大气降水会导致雨季湖水水位的上升,故B项错误;冰川融水与气温有关,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故D项错误。 【8题详解】
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白天温度高潜热通量大于夜间,故A项错误;黄昏前后气温高于早晨的气温,故潜热通量昏大于晨,B项错误;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较低,故潜热通量夏大于冬,C项正确;阴天气温低,晴天温度高,故潜热通量晴大于阴,D项错误。 【9题详解】
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该季节,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较小,故B项正确;潜热通量与下渗无关,故A项错误;该季节降水量较少,多晴朗天气,云量较少,故C项错误;该湖泊冬季多大风天气,故D项错误。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