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一)专门机关 1.人民法院
(1)性质:国家审判机关
(2)职权:A.对刑事案件进行审判
B.强制措施权
C.查封﹑扣押被告人财产的保全措施(附带民诉) D.收缴﹑处理赃款﹑赃物和孳息 E.执行权(无罪推定,死刑立即执行)
(3)组织体系:最高﹑高院﹑中院﹑基层 (上下级法院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人民检察院
(1)性质: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2)职权:A.自行侦查权(贪污贿赂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
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案件﹑国工其他案件) B.提起公诉权(唯一的公诉机关) C.法律监督权:立案侦查实行监督
审判监督(出席支持公诉﹑抗诉﹑接受公民控告) 执行监督
(3)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 ~~﹑专门~~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3.公安机关
(1)性质:兼具行政与司法的双重性质 (2)职权:A.立案侦查与预审 B.实施侦查行为
C.采取强制措施
D.申请批捕权和撤销案件权
E.侦查结终后有权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F.提起复议﹑复核权
G.执行权(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剥夺政治权利)
(3)组织体系:公安部﹑公安厅(局)﹑公安处(局)﹑公安分局﹑派出所(双重领导:上级
公安、政府) (二)诉讼参与人 1.当事人
(1)被害人
A.概念: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其他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当事人 B.地位:不完全当事人(依附于公诉机关,无权决定起诉、上诉)
C.权利:a.请求立案权 b.委托代理人权 c.申诉权 d.自诉权 e.申请回避权 f.提起
附带民事诉讼权 g.出席法庭权 h.申请抗诉权 D.义务:a.如实陈述案情 b.接受司法机关传唤,准时到达 c.遵循法庭秩序 (2)自诉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A.概念: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 B.地位:独立完整的诉讼地位
C.自诉案件范围:a.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刑事案件
(3)犯罪嫌疑人
A.概念:被指控犯有某种罪行而被司法机关调查的当事人 B.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刑事诉讼结局有直接联系 C.权利:a.辩护权(贯穿刑事诉讼始终) b.拒绝辩护权
c.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护 d.最后陈述权
e.对与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 f.上诉权
g.申诉控告权
D.义务:a.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如实回答 b.不得逃避侦查、审查起诉、审判 c.不的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 d.按时出席法庭审判
e.执行已生效的判决、裁定 (4)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
~原告人:因为被告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而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
赔偿请求的人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队犯罪行为造成损失具有承担责任的人(通常为刑诉中
的被告人)
2.其他诉讼参与人(除了当事人以外的诉讼参与人) (1)法定代理人
在行使代理权时,具有独立地位、不受被代理人影响,不能承担与被代理人人身自由相关
的刑罚 (2)诉讼代理人 (3)辩护人 (4)证人
a.只能为自然人 b.证人能辨别是非、能正确表达 c.证人具有可替代性 ( 5) 鉴定人 (6)翻译人员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刑诉基本原则的概念
概念:法律明文规定的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 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特征:1.具有普遍意义 2. 贯穿诉讼全过程
3.体现诉讼兼职:效率、公正
4.决定具体程序 5.指导诉讼操作
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按我国刑诉法分类 1.职权原则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3.依靠群众
4.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7.检察监督
8.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9.法院统一定罪
10.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二)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特有的基本原则 p113
第二节 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刑事程序法定原则
1.为了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国家应通过宪法法律确立正确的公正刑事程序 2.要求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遵守法定程序 要求:A.国家应保证刑事程序的法治化
B.参与刑事诉讼的国家机关必须严格遵守与执行法律规范 C.确立违法制裁 D.实行诉讼监督
二.诉讼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是排除非法干预的屏障,是强化司法官员责任制度的条件
三.无罪推定原则
1.控方承担举证责任
2.沉默权
3.有力被告原则(疑罪从无原则)――证明有罪的证据必须充分
四.辩护原则
要求:1.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我辩护的权利及必要性 2.应保障律师辩护的权利
3.司法机关应当保障被告人有权辩护(被告无辩护人) 4.应当提供辩护权行使的条件(律师会见嫌疑人不被监听)
五.诉讼经济原则p113
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应当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要求:1.就立法而言,简化诉讼程序
2.司法实践,要求节制诉讼手段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p117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p119
分工负责:职能上的分工;管辖上的分工; 三.检察机关依法监督 1.立案监督 2.侦查监督 3.审判监督---抗诉 4.执行监督
四.依靠群众
五.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司法平等
六.审判公开
(一)概念: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二)例外情况: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3.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案件
4.设计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予公开审理
刑诉1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侦查阶段),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审理阶段:终止审理,宣告无罪
(三)交叉情况的处理——公开与不公开混合型 1.公开审理、一并判决
2.不公开审理(共同犯罪案件) (四)公开审理的内容 1.控诉公开
2.法庭调查公开 3.辩论公开 4.宣判公开
(五)违反公开审理原则处理
1.当事人上诉、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已生效判决,当事人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可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二.证据的特征
内容:(一)客观性
1.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证据有其存在的客观形式,为人们所熟悉所感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