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弈论综合测试1-8

博弈论综合测试1-8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54:00

ABC---a3 A3HE---a3 ABC3---a3 ------ ------- -------- A( )a A( )a A( )a 七、综合题

1.试证明三段论规则“从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并说明运用何种论证方式。 2.设下列四句中只有一句真,问:小周,小陈,小刘是否学日语?请写出推导过程。 (1)或小周不学日语,或小陈不学日语。 (2)只有小周学日语,小陈才学日语。 (3)小刘学日语,小陈也学日语。 (4)小周不学日语。 综合测试(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所有,是; S,P。 2.属种(真包含),全异。 3.特称,否定。 4.真。

5.真包含于,矛盾。 6.真。 7.二,AOO。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B. 6.D. 7.C. 三、双项选择题

1.A,E. 2.D,E. 3.A,D. 4.A,E. 5.C,D. 6.D,E. 7.A,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E. 3.A,C,D,E. 4.A,B,E. 五、图表题 1.答:图略 2.答:

p q p→q p←→┐q p∨┐q p∨q T T T F T T T F F T T T F T T T F T F F T F T F

由表可知当“p→q”和“p←→┐q”均真时,“p∨┐q”为假,“p∨q”为真。 3.答:

p q p→┐q p∨┐q p∧┐q T T F T F T F T T T F T T F F F F T T F

由表可知,当A,B,C三判断中,恰有两个为真时,可看出,甲不懂英语,乙也不懂英语。 六、分析题

1.答:科学归纳法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从而推出某类对象都

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的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法有明显的区别:

(1)两者得出结论的根据不同。简单枚举法的根据仅仅是现象的多次重复,没有遇到反例;而科学归纳法要进一步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两者考察的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同。简单枚举法要求数量多些,结论才可靠些。而科学归纳法不要求数量多,但要求准确把握现象间的因果联系。

(3)两者结论的可靠性不同。科学归纳法的结论比简单枚举法的结论可靠性高些。 2.答:丙的议论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甲与乙的议论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丙对两者同时否定,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3.答:三个公式均未正确表达共变法。因为: (1)先行情况未变,而被研究现象变了。不是共变。 (2)其他情况没有完全相同,第三场合有其他情况变了。 (3)先行情况中变化的是C,但结论说A与a有因果联系。 七、综合题

1.答:证明:从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不外四种情况:或“II”,或“OO”,或“IO”,或“OI”。如果是II作前提,则前提中没有一个项是周延的,必违反“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如果是OO作前提,则违反“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的规则;

如果是“IO”或“OI”作前提,前提中有一个项是周延的(O判断的谓项),但因为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结论必为否定判断(根据规则(5))。

如果结论为否定判断,结论中的P就周延,那么前提中的P也必须周延(根据规则(3))。 根据条件,前提中只有一个项是周延的。如这个周延的项是大项P,则违反“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如这个周延的项是中项,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所以,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结论。论证中所用的论证方式为完全归纳论证,亦称分情况论证。 2.答:设“小周学日语”为p,“小陈学日语”为q,“小刘学日语”为r。 ①┐p∨┐q ②p←q ③r∧q ④┐p

(1)设④真,则①也真,与题设不符,故④假,得“小周学日语”为真⑤。 (2)⑤真,则②真,根据题设可知①、③均假。 (3)①假,即并非(┐p∨┐q),可推得“p∧q”⑥。 (4)③假,即并非(r∧q),可推得“┐r∨┐q”⑦。 (5)由⑥可推得:q ⑧。 (6)由⑦与⑧可推得:┐r。

由上述的推导过程,可知:小周、小陈学日语,小刘不学日语。 综合测试(六) 一、填空题

1.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 )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 )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类型的惟一根据是( )。

2.与“杭州人”这个概念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是( ),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是( ),“杭州人”的属概念是( ),它的种概念是( )。

3.概念的( )和( )是概念的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 4.( )的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5.当S与P处于( )关系和( )关系时,SIP真,SOP也真。

6.从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看,“交叉关系”是( )关系和( )系。 7.与“并非如果生病,就发烧”相等值的联言命题是( )。 8.根据矛盾律,能由( )推( );根据排中律,能由( )推( )。

9.已知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其大前提为O命题,此三段论必为( )格( )式。10.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命题为假,然后根据律,确定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有A和B两个概念,如果有A不是B,而且有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必定是( )。 A.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B.真包含关系或全异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或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或交叉关系 2.在性质命题中,逻辑形式相同,是指( )相同。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量项 D.量项和联项

3.如果A,B两概念具有同一关系,则A与B( )。 A.内涵与外延均相同 B.内涵相同,外延不同 C.内涵不同,外延相同 D.内涵与外延均不同 4.下列限制或概括有错误的是( )。 A.“三段论”限制为“大前提” B.“集合概念”概括为“概念” C.“反对关系”概括为“全异关系” D.“演绎推理”限制为“选言推理”

5.一个有两个支命题的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则这两个支命题具有( )关系。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6.如果断定一个性质命题的主、谓项均周延,那就是断定了其主、谓项外延具有( )关系。 A.同一 B.属种 C.交叉 D.全异 7.如果“p∧q”与“p∨q”均假,则( )为真。 A.p∨q B.┐p∧q C.p∧┐q D.┐p∧┐q

8.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有B不是A”都真,则( )。 A.A是单独概念,B是普遍概念 B.A是普遍概念,B是单独概念

C.A,B都是单独概念 D.A,B都是普遍概念

9.当一个三段论,两个前提都真时,这个三段论不可能是( )。 A.形式有效而结论真实 B.形式有效而结论虚假 C.形式无效而结论真实 D.形式无效且结论虚假 三、双项选择题

1.如果□p为真,则( )、( )。 A.□┐p假 B.p假 C.◇p假 D.┐p假 E.◇┐p真

2.以“p←(p∧r)”为前提,若要必然推出┐r,则应加上前提( )或( )。 A.p∧q B.p∧┐q C.┐p∧q D.┐p∧┐q E.┐(┐p→┐q)

3.已知“有A不是B”为假,而“有A是B”为真,所以A与B的外延关系应是( )关系或( )关系。

A.全同 B.全异 C.交叉

D.A真包含B E.A真包含于B

4.以q为一前提,再增补( )或( )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p。 A.p→┐q B.p→q C.┐p←q D.p∨q E.p←→q 5.类比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共同特点是( )、( )。 A.从个别到一般 B.前提不蕴涵结论

C.从一般到个别 D.结论的断定范围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 E.从个别到个别 四、多项选择题

1.使“如果非p,那么q”为真的充分条件是( )。

A.“p且q”真 B.“非p且q”真 C.“非p且非q”真 D.“p或者非q”假 E.“只有p,才非q”假 2.已知“p→q”为假,下列命题中为真的是( )。

A.p∧q B. p∧┐q C.q→p D.┐(q∧┐p) E.┐(p∧┐q) 3.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其结论是O命题,因此( )。 A.前提中一定有个O命题 B.前提中肯定有个E命题 C.前提中不一定有E命题 D.前提中不一定有O命题 E.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命题 五、图表题

1.“巴金A是著名的作家B,今年庆祝96华诞,他是著名小说C 《家》D、《春》E、《秋》F的作者G。”请用欧勒图表示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2.已知:概念A与概念B交叉,概念B与概念C交叉,而概念A与概念C全异,概念D真包含于B,概念A又真包含D。请用同一欧勒图表示概念A,B,C,D之间的外延关系。 3.用真值表方法解答:在什么情况下,丁的话成立。 甲:或者小林的论文获奖,或者小陈的论文获奖。 乙:如果小林的论文没获奖,那么小陈的论文也没获奖。 丙:如果小林的论文获奖,那么小陈的论文没获奖。 丁:甲、乙、丙三人的话都对。

p q

4.请用真值表方法解答:当“┐p→┐q ”与“p←→┐q”都真时,“p∨┐q ”和 “┐p∧q”的真假情况。

p q

搜索更多关于: 博弈论综合测试1-8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BC---a3 A3HE---a3 ABC3---a3 ------ ------- -------- A( )a A( )a A( )a 七、综合题 1.试证明三段论规则“从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并说明运用何种论证方式。 2.设下列四句中只有一句真,问:小周,小陈,小刘是否学日语?请写出推导过程。 (1)或小周不学日语,或小陈不学日语。 (2)只有小周学日语,小陈才学日语。 (3)小刘学日语,小陈也学日语。 (4)小周不学日语。 综合测试(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所有,是; S,P。 2.属种(真包含),全异。 3.特称,否定。 4.真。 5.真包含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