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普及公共除颤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普及公共除颤要经过专业机构倡导→国家立法→政府率先→强制带动社会普及的历程,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使国家最高领导层能够意识到普及公共除颤的重要,只有这样,普及公共除颤才可能在立法和财政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由于我国政体与发达国家不同,所以,让国家最高领导层能够意识到普及公共除颤的重要更为关键。做到了这一点,我国就可以充分发挥国家体制的优势,逾越任何意识形态和法律上的阻碍,先以政令的方式,在各级政府机构、国家企事业单位、学校广泛地普及公共除颤,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并在培训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生命平等的意识,树立作为中国人的理性自豪感,恪守中国人必备的社会良知。然后,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相关的立法,强制性地促使全社会普及。2、将普及公共除颤做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和案例
由于普及公共除颤是一项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社会化活动,并要求所有受训人员在意识和行为上时常不断地践行受训内容,因此,将其做为新形势下重大而紧迫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创新手段和解释性案例,借船出海,相信没有人可以拒绝以普及公共除颤做为手段开展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可以消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没有明确指示做的就不做”的悖逆风气,而且,还可以检验每一个公职人员是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价值准则,并且,还可以宣传思想工作与普及公共除颤相得益彰,使党和国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投入一石多鸟。3、采取创新的公益投资模式
普及公共除颤是一项投资大、维护费用高、投资收益不佳、但社会效益巨大的公益事业。虽然,曾有一些专业机构试图在国内推广公共除颤普及,但是,最终都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良好的资金运作而停滞不前。然而,这种局面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充分地利用
9
国家体制的优势,本着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创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原则,利用创新的公益理念与商业运营巧妙结合的投资运营模式,就可以实现对绝大部分社会公共场所的免费普及公共除颤,并满足大众通过自愿消费赞助、享受公益事业的愿望,而且,还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财政支出、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来参与这种公益事业的建设,并使它们在保证公共除颤普及良性循环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我国广泛普及公共除颤的意义和作用
普及公共除颤是一项具有国际性、公益性、思想教育性、受益广泛性等特点的现代科技文明社会化普及活动,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政治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社会的公德与良知、国家的文明与和谐。
1、完善我国医疗急救机制和促进国民经济建设
首先,普及公共除颤不仅可以弥补我国传统医疗急救体制的不足,挽救大量以往无法抢救成活的心脏猝死者生命,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规避某些重大损失的发生,节省大量的死亡赔偿金。依据日本2010年的相关数据推算,如果我国公共除颤普及程度能够达到日本同期水准(预计AED在公共场所的设置数量为300万台),每年就可以挽救12.64万人的生命,并使其中80,237人回归社会。虽然,抢救成活率仅为12.64%,但较比原来的几乎为零要进步很多,并可每年为国家节省大约600多亿元的因工死亡赔偿金。而全国300万台AED的投资额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其次,广泛普及公共除颤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医疗产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国内AED市场需求量很小,市场全部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产品非常少见。但是,如果我国的公共除颤普及程度达到日本2014年的水平,全国AED的社会保有量将达到550多万台,每年需要
10
更新的AED数量就近70万台,如此大的市场需求量自然会带动我国AED相关技术的进步,并促使我国AED产品趋于成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
再者,广泛普及公共除颤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动力。因为,如果我国的公共除颤普及程度能够达到550多万台的公共场所设置量,再加上个人的保有量,整个国内市场的保有量就会达到近百万台,这样,就会为社会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近千个创业机会,每年创造出几百亿元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的服务性销售收入,而且,每年还可为国家和社会节约数千亿元的死亡赔偿金和抚恤金。
2、提升民族品格和维护国家形象
首先,因儒家文化一直倍受中国社会的推崇,生命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意识始终存留在中国人的脑海之中,所以,西方国家(包括很多中国人)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对人的生命尊重不足,并以此做为批评中国的利器、评价民族品格的借口。普及公共除颤不仅可以教育那些自认命贱的中国人提升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责任,也是在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社会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扭转所有人对中国人生命价值观的偏见。
其次,在过去十多年消除贫困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致使整个社会的公德与良知呈现出可怕程度的败坏与丧失。一个没有良知的民族,对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一个缺乏公德的国家,对任何国家目标的追求,都会被金钱与私欲所淹没。而由于普及公共除颤可以持续不断地造就出众多具有高尚公德修养、严守社会良知底线的好心人,不仅可以有力地遏制社会目前呈现出的公德败坏、良知丧失的局面,而且,有助于民族品格的提升与国家形象的维护。
再者,因中国人整体普遍缺乏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导致我国
11
在全球化的对外合作中,给世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并遭到国际社会的一些批评。而广泛普及公共除颤就可以用事实向世界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教育自己的国民成为推进世界文明、承担应公共尽义务和责任的世界公民;中国的进步有助于促进全人类逐步走向文明和幸福的境地。
3、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治政策1)对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积极有效作用
首先,普及公共除颤可以消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消极抵触情绪。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提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有突发心脏猝死的可能,所以,普及公共除颤是一项事关每一个人生死切身利益的社会化活动,它不仅可以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要求参与者时常在意识和行为上践行受训的内容。如果,将普及公共除颤做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手段,在政府机构、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推广,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相信广大群众为了自己及同事、同学、甚至家人(国外调研报告提示,能被抢救的心脏猝死者通常是抢救者的同事、同学、家人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都会欣然地接受并愿意参与,不会产生“与我无关”、“敷衍对待”的消极抵触情绪,而且,还可以避免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出现“风一阵、雨一阵”式的走过场局面。
其次,普及公共除颤可以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党和国家的人文关怀。因为,将普及公共除颤做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公共修养素质、获得抢救他人生命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使宣传思想工作摆脱单纯的说教方式,而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同事之间、干群之间“与人为善、平等相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