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最全三大诉讼法知识点归类记忆 - 图文
举证责任几乎年年考查,从原告到被告,从一般规则到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则,从正面考查到反面考查,已经有了多次考查的参考题型。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被告为证明其行为的合(1)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仅作为 法性,必须“提供据以作裁判基础的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作为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裁判依据、规则; 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2)举证责任的适用与当事人行为上范性文件”。而且一般仅是否提供证据无关,只要出现由其承限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担证明责任的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时已经收集的,并作为具况,该当事人败诉; 含义 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3)举证责任是针对某个要件事实某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预设规则; (4)特定一方当事人以外的法院和鉴定机构不承担证明责任; (5)主张责任:当事人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事实。
25
(1)被告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当被告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时,将承担败诉结果。 (2)理由:①“先取证后裁决”是行政机关活动的基本规则,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被诉至法院时,应当有充分的事实材料证明其行为的合法一般规则 性;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动地位,其实施行为时无须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同意;③行政机关拥有足够的行政经费、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保障手段,较之相对人不仅有取证优势,而且举证能力也更强。 行政诉讼法 (1)合同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①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②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③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2)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1)有罪的证明责任: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自诉案件由自诉人。 (2)被告人既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证明责任,也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民事诉讼法 (1)举证责任倒置。 如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①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②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④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⑤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刑事诉讼法 原告在特定情况下提供证据。但仅限于:①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人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②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申请的事实。但下列情特殊规则 形除外:第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第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第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侵害而26
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⑥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⑦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⑧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2)法官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 ①明确:法官有权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 ②条件: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并且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 相关法条:《民事诉讼法》第64条;《民诉证据规定》第2、、4、5、6、7、33条。《行政诉讼法》第32条;《行政诉讼法解释》第26、27条;《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4、5、6条
真题链接:
(04-3-42)田某对某市房管局向李某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行为不服,以自己是房屋所有权人为由请求法院判决撤销某市房管局的发证行为。田某向法院提交了房屋所有权证,李某向法院提交了该房屋买卖合同,某市房管局向法院提交了李某的房屋产权登记申请、契税完税证等证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买卖合同、房屋产权登记申请、契税完税证均系书证 B.李某可以在一审庭审结束前向法院提交房屋买卖合同 C.田某向法院提交其房屋所有权证是承担举证责任的表现
D.法院在收到被告提交的证据后应当出具收据,加盖法院印章和经办人员印章 【答案】 A
【专家解析】A对,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所记载或表示的内容、含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B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D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
造成损失的事实。
27
份数、页数、件数、种类等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C错,在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根据行政证据规定,行政诉讼中原告提供证据仅限于下列情形: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②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③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第五大重点比较:期间与送达
一、期间
民事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应遵守的时间。其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期间。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考查集中在极为特殊的范围之内,尤其要注意的是上诉期间、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计入和不计入审限的期间。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种类 行政诉讼 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时、日、月、年 民事诉讼 (1)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从有关的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接受了有关法律文书或诉讼文书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2)期间届满的最后一个日节假日的,以节假日期满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3)诉讼文书的在途时间不包括在期间内 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时、日、月 刑事诉讼 (1)以时计算的,开始之时不计算在期间之内;以日计算的,应当从第2日起开始计算。 (2)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期。但对于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在押期间,应当至期间届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 (3)对于法定期间的计算,不包括在路途上的时间。 计算单 位 计算方 法 (1)一般期限:①直接起诉的一般期限是知起诉期限 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②经复议28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