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皇帝的新装学案教师用有答案
赵州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
主备人:李霞 审核: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
1. 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艺术手法。 4.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艺术手法。 2.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创作童话160余篇。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段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关于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写作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丑恶。 一、【前置作业 * 我的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写得规范、端正、整洁。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滑
jī(稽) 赏cì(赐) 忙lù( 碌) 御pìn(聘)
cái(裁)缝 愚chǔn( 蠢) biàn(辨)别 xuàn(炫)耀 hài(骇)人听闻
称职(chen) 呈报(cheng) 御聘(pin) 更衣(geng) ....的确(di) 陛下(bi ) 爵士(jue) 勋章(xun ) ....授予(yu) 随声附和(he) ..
1
赵州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3、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这里指口头报告皇上。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不可救药:原意是病重得已经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4、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 体裁是一篇童话,作者是丹麦(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安徒生 。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5、在文中找出看新装时描写人物的句子,并思考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人物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老大臣 官员 皇帝 6、我的疑问: ⑴、 ⑵、 二、【合作探究 * 我们相互提高】
【一】、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按顺序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这篇童话围绕“新装”这一线索,以时间为序,按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叙述了一个互相欺诈,最后被揭穿真想的滑稽故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每个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能体现本文结构的动词
(爱)新装 →(做)新装 →( 看 )新装 →(穿展)新装 →(揭)新装
8-12 17 21-22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探究二:走进文章,点评人物 1、皇帝爱新装爱到了什么程度?文章用哪些词语表示出了这种程度?生活中真能达到这种程度吗?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爱新衣成癖;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到不了;夸张)
2、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
2
赵州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帝?(不务正业,昏庸愚蠢) 3、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因为皇帝酷爱新衣,骗子正是投其所好,引诱皇帝上钩)
4、衣服有什么奇怪的特性?请在课文上划出原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5、他们为什么说做出的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这样说更有利于行骗成功;可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反复揭露他们碍于私利而自欺欺人的恶行,刻画他们那种丑恶可笑的嘴脸。如果只写其中一次,则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然而三个场面又几乎雷同,一一写来,要写得耐读,实在困难。作者善于准确把握人物身份和年龄的特点,充分调动语言艺术,把三个场面写得类而不同,娓娓道来,情趣横生,使情节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对这三个人的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7、阅读赏析文章第五自然段关于皇帝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敢自信。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因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8、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的原因一样吗?请你分别说一下。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王位;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官职;百姓怕别人说愚蠢,也怕招来杀身之祸。
9、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
3
赵州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明褒实贬,讽刺 10、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在面临抉择时, 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 百姓等人都说了假话,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能够说出事情的真相?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因为孩子诚实天真单纯,没有私心杂念。这也启迪我们要保持童心,敢说真话,做一个诚实 的人。
1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小孩的性格特点。
皇帝:荒唐昏庸,愚蠢虚伪;大臣:虚伪,阿谀奉承;骗子:狡猾伪善;小孩:诚实天真。 探究三:研读语句,品味语言。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点出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糜,是故事的引子。 极力突出了皇帝对新装的酷爱。
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 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 ??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使人物形象鲜明。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愚蠢虚伪。 探究四:走出童话,体验现实
1、彭德怀是十大元帅之一,共和国元勋,曾任国防部长,因说真话而罢官;
林昭是一位才女,以江苏省“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因说真话,先被打成右派,后以“现行反革命”罪枪毙??总之,历史上演过无数场“皇帝的新装”。说真话需要勇气,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皇帝的新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说谎”? ①许多矿难是“皇帝的新装”:明明发生了矿难,但黑窑主为了巨额利润却极力掩盖事实真相;当地官员为了保官和官商勾结也竭力掩盖;无良的媒体记者因为得了“封口费”也保持沉默??
②腐败现象多是“皇帝的新装”; ③各种丑闻多是“皇帝的新装”;
④考试作弊现象也可以是“皇帝的新装”??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