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五规划(定稿)
水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水利事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根据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水利十二五规划,制定我县水利建设和管理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也是我局今后各项工作围绕的重点。
第一章 “ 十一五”建设成绩
一、水利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了南京水资源规划、南京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中所承担的任务;二是结合本县实际编制完成了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永阳新城防洪规划、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十多个专项规划。
二、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水利水务工程投资6.7亿元。主要实施了二干河综合整治、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湫湖泵站更新改造、湫湖灌区续建配套等重点水利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完成了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泵站改造、水利帮促、民办公助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六制”,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财务审计制、竣工验收制,保证了工程、资金和人员的安全。
三、工程管理逐步规范。
逐步改变了以往重建轻管的现象,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农村河道河塘长效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小型水库管理及考核细则、堤防管理考评标准、中型水闸管理考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定办法,明确责任,加强了工程的维修养护,保障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1
四、水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一是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完成了县乡河道的疏浚及丘陵山区水源塘改扩建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三是建成了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四是铺设了护城河、秦淮河、南门河、中山河14公里的截污管网,县城污水收集率在50%以上。
五、水资源管理更加完善。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强化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了对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水质检测率均达100%,积极推广新型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更新,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在全县八大行业有重点地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六、阳光行政规范高效。
一是完善和配套了地方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加强了水法规的宣传,提高了社会水法规意识,营造良好的水事氛围;三是设立对外办事窗口,公开办事程序,各项流程网上运作;四是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完成了水政大队及四个中队的规范化达标建设,积极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执法技能竞赛,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的同时,树立了水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第二章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减灾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
石臼湖护坡损毁严重,堤基存在渗漏;32座小型水库未实施除险加固;撇洪沟防洪标准偏低;县城防洪设防标准不够以及圩区排涝能力不足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大部分农村泵站和农田渠系工程老化失修,特别是抗旱站及渠道问题较多,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60%左右的中低产田水利设施配套差。
三、水环境遭到破坏。
2
农村、工业企业布局比较散乱,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自然水体,严重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农业面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加之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弱,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县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不理想。中型水库水体水质也有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出现超标现象。
四、水资源相对贫乏。
尽管我县河网密布,水系贯通,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加之河塘淤积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相对贫乏。遇干旱年份,一些地区的群众甚至饮用水困难。
五、水利投入滞后于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但目前还缺乏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地方财政配比能力有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自主兴办水利的氛围不强。
第三章 “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二五”期间水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防洪保安全、供水保民生、治污保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着力抓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的整治以及自来水供应、城市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切实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紧紧围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水利发展动力。
六、坚持现代化方向,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3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一、主要任务 (一)防洪工程
1、县骨干河道。防洪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重点开展天生桥河、一干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石臼湖。堤防建设和护坡提升完善工程。 3、水库。3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4、水闸。实施3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 (二)泵站改造工程 1、重点泵站改建工程建设
计划改建重点排涝泵站13座,设计流量21.77m3/s,功率1280千瓦。 2、农村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为恢复和提高小型泵站灌溉能力,提高农村灌溉保证率,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十二五”期间计划改建农村小泵站71座,设计流量24.23m3/s,功率3823.5千瓦。
(三)丘陵山区水源工程
计划改扩建丘陵山区水源塘395座,土方301.71万方,增加蓄水量739.18万方。
(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
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理念,把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改善水环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计划疏浚整治村庄河塘2071座,土方1519.45万方。
(五)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
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充分发挥河网水系的综合效益,按近阶段实现农村河道全面疏浚一轮,全力恢复河道原设计标准要求,计划疏浚整治县级河道疏浚县级河道2条、23.58公里、137.65万方,乡级河道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