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8课《观潮》导学案
二八 观潮
周密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 4、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5、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 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 背景资料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
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继温州雁荡山、
- 1 -
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3、 题目解说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自主学习】
1、 填空:
《观潮》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著有 、 、 等。
2、 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 ) 艨( )艟( ) ...shū( )尔 一舸( ) 善泅( ) 倍..穹( ) 珠翠罗qǐ( ) .
sù( )迎而上 Jiù( )赁( )看幕 .如lǚ( )平地 鲸波万rèn( )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
- 2 -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 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
身 文: (11)溯迎..而上,出没..
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 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干: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 古义: 今义: (2)吞天沃.日 古义: 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
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盛( ) (2)以
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仅
仅.如银线( ) 仅.
有“敌船”为火所焚( ) (2)
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 (3)
势
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4)
能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 (5)
腾
- 3 -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