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1:54:20

对此怎么办呢? “奈何”是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姬对(向)公子哭泣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是国家的功臣,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徐霞客游记》)

(如果)不是再一次来到这里,(又)哪里知道它竟然奇妙(或者神奇)到这个地步。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以等待那些考察民风的人知道看到它。意思是希望唐王朝最高统治者能知道这种情况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17

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你尚未知道生是怎么回事,怎么能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等到燕太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燕国便马上招来了祸端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一根羽毛举不起来 是不用力的结果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那牛或羊都是一样的,又有什么选择的必要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断句都不知道,迷惑就不能解开,去(向老师)请教吧,小聪明而没有大学问的人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盘旋着,曲折着,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伫立着不知道他们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kōng

地发出声响

18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可叹啊!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掉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假如秦也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进攻嘛又进攻不下来,包围它吧又没有足够的存粮来继续,我还是把它还给你吧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应当一起谋划这件事,不要使姐有走投无路的忧虑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对它存在疑问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通过)揣摩(知道)它。——这句话说得就是夫子(指孟子)您吧

19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这)难道不是做长久的打算,可以使后代子孙相继世袭为王的(远见)啊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用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那些已成为病态的梅树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哪里仅仅是伶人(的导致的)呢? 伶人:指演艺人。 岂:哪,表示反问。也:语气助词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意用15个城池来换和氏璧 商议(协商)恳求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士大夫(因自恃身份)始终不愿深夜停船在峭壁下(探索石钟山的名字由来)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凭借他的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够根据人走路的声音来分辨(外面的)人(是谁).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付乡党——送还乡里(的朋辈中)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断刑论》) 在八月十三日在街头斩首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复庵记》) 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徙步到华山当道士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0

搜索更多关于: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对此怎么办呢? “奈何”是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姬对(向)公子哭泣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是国家的功臣,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