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二十三课项脊轩志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5)比对信息有无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6)比对因果关系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1.叙事、抒情的线索 (1)文中叙事有两条主线:一是沿叙写小轩展开,二是沿叙写故人展开。叙写小轩,写其规模,写其方位,写其简陋,重在写其变迁。一是为己进学而修葺,二是因诸父分家而间隔,最后是念妻不修到因病无聊而修。叙写故人,侧写母亲,正写祖母,重写妻子。写妻子问古事,写妻子学书,写妻子归宁归来,写妻亡、室坏、自己久卧病, 13 / 23 先不修后又修均为妻亡之故;写妻子所种枇杷树,人去树成,时时令生者思念不已。 (2)文中抒情也可见两条主线:一是喜,一是悲。轩明院谧,正宜学问;轩屡遭火险,但均幸存;母亲、祖母、老妪,善良、慈祥;妻子贤惠,通达事理。作者深以为喜。处处门墙,东犬西吠,鸡栖于厅,人穿堂厨,一变再变;先慈逝去,遗迹仅存;贤妻中道而亡,唯枇杷玉立。作者深以为悲。 2.景物传神 文章景物描写的文字不多,但加浓了作品原有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心情。如叙写项脊轩修葺后庭院的环境:“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幽雅静谧的气氛,反衬出今日的孤寂与凄凉。尤堪称道的是写怀念亡妻的文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进了作者一颗拳拳之心。它犹如一个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意味隽永,寄托着作者对亡妻久远的缅怀和眷念。 素材主题 [课内·提炼] 缺憾与完美 人生的缺憾 14 / 23 慈母“儿寒乎?欲食乎?”的深深关爱,乳母“而母立于兹”的轻轻细述,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殷殷期盼……从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至爱亲情的无限眷恋,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穷遗恨。从古至今,为人子女的,在享受这份亲情时,往往却不甚珍惜,只有在它悄然远离时,才能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也许,这就是芸芸众生永远无法避免的悲哀,是凡尘俗子亘古难变的人生缺憾。 [课外·延伸] 1.缺憾之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流芳千古的诗,就是出自一个落榜的学子张继之手。若是张继金榜题名,没有这份缺憾的话,诗坛上也就少了一颗夺目的明星。并不仅仅如此,因为李白有怀才不遇之憾,才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接云帆济沧海”的感叹;因为杜甫有国破家亡之憾,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凉。这不都是缺憾之美吗? 2.名言警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2)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 (3)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车尔尼雪夫斯基 (4)生活已经不是快乐的筵席,节日般的欢腾,而是工作、斗争、穷困和苦难的经历。——别林斯基 (5)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歌德 15 / 23 [运用·点拨]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完美,完美的生活,完美的事业,当然更包括完美的爱情。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其实,缺憾也是一种美。人生若是没有缺憾,也就少了百分之九十的精彩。完美只是划过夜空的流星,美丽灿烂转瞬即逝,而缺憾却是一个永恒,如天上的繁星,亘古千年,眨着调皮的眼睛注视着我们惶惑的人生。缺憾是一种美丽,是完美存在的土壤,包容缺憾,就是包容整个世界,尊重缺憾,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 (时间:40分钟 分值:44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 始:才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 解析:选D 宴:吃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 / 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