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必修3前两单元。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策·赵策》曰:“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这一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 A.城市规模不受政府控制 C.人们逐渐地向城市聚集
B.城市政治功能较突出 D.城市的规模相对扩大
2.近代中国手工业对新式工具的引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下表是近代中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变化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采用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传统手工业在近代长期居于主导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不足 D.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
3.1865年,清廷有官员曾说:“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 A.洋务企业的破产不可避免 C.清廷抵制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人对外来事物的迷茫心态 D.封建思想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4.从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企业利改税(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到1986年,国营企业留利比改革前增加了4倍,这表明这一时期 A.国家限制了企业的经济权利 C.国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 D.国家参与企业收入分配
5.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美洲白银的70%被运到了欧洲,其中的40%又被转运到亚洲。对材料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亚洲商品对欧洲有较强吸引力 C.美洲成为世界经济主要推动力
B.东西方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D.世界商路中心发生了转移
6.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财致富成了人们的最大希望,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以至于有人将当时美国的生活特点概括为“疯狂的20年代”。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C.贫富差距的拉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B.国家干预捉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财富的增长催生了精神危机
7.苏俄(联)时期一项政策的推行使小规模的私人贸易和制造合法化,它偏重于农业和消费品的生产,置重工业发展于次要地位。该政策对苏俄(联)的影响是 A.动摇了公有经济的统治地位 C.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1961年,法国国际经济学者雅克·鲁夫说:“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还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由此可知,他批评的是
A.世界贸易体系不够健全与完善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约束力下降
B.英美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阻碍 D.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欧洲不利
9.“代大匠斫”是指管理人员代替木匠亲自解木头,其后果是砍伤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据此可知,老子
A.主张各司其职 B.强烈反对暴政 C.认可以德治国 D.追求社会和谐 10.《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中的“占”字,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兀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的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 C.儒家思想的宣扬借助于传统文化
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 D.儒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11.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在争霸战争中取得胜利,都希望网罗天下英才,不拘一格地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这时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百家争鸣应运而生,材料说明百家争鸣
A.取决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C.出现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
B.侧重于为诸侯争霸服务 D.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12.董仲舒强调,“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德,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这些观点
A.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B.表明董仲舒主张放弃刑罚、为政以德 C.认为只有掌握“权势法制”才能行德治 D.强调了德化在维护统治方面的重要性 13.东汉末年,佛教徒牟子说:“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据此可知,牟子 A.宣扬佛教与儒学可并行不悖 C.强调佛教理念须尽快本土化
B.指出儒学存在理论性缺陷 D.肯定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14.“古典儒家的复兴……在排斥佛、道二教‘出世’主义的同时,充分吸收二教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经验,探求精神修养、发展、完善的多方面课题与境界,建立了基于人文主义的并具有宗教性的‘精神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学复兴的艰难 B.宋明理学的起源 C.汉代儒学的兴盛 D.明清儒学的危机 15.《宋元学案》说:“大程(程颢)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雯月为怀。小程(程颐)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这说明二程 A.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不同 C.提倡高尚的道德修养论
B.强调人自身的不断反思 D.对理的探索侧重点不同
16.嵇文甫认为,阳明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他使道学更加精炼。他一方面大刀阔斧,摧毁传统思想的权威,替新时代做一种扫除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提出许多天才的启示,替新时代做一种指导工作。由此可知,王阳明 A.提出了信仰得救的观念 C.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17.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材料表明李贽 A.反对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C.主张把天理人欲相结合
B.批判传统理学无实际价值 D.开启了新时代的民主启蒙
18.关于明清之际思想的性质的讨论,主要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出现了近代思想 C.明清思想突破了儒学框架
B.研究者角度影响历史结论 D.历史研究难形成统一观点
19.普罗泰格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存在,也不能说他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因素很多,如问题晦涩、人寿短暂。”这表明普罗泰格拉 A.对神意决定论产生质疑 C.协调神灵与社会的关系
B.深受传统宗教理论影响 D.主张人性与道德相结合
20.苏格拉底指出,知识“不可能在我们感觉能力的属性中,而要在心智对它们的思考中搜寻到”。这体现出苏格拉底 A.主张“美德即知识” C.捍卫人的信仰自由
B.提出主权在民思想 D.强调人的理性思维
21.15世纪的意大利,庞大的商人家族不仅控制了贸易和各种制造业,还控制了政治事务,并且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 A.摧毁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 C.反映了意大利商人的价值观
B.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渲染了欧洲古典文化的人性美
22.下面为创作于1521年的马丁·路德的肖像画,与先前路德的肖像画相比,该画中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截起了一顶博士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基督教会的影响缩小 C.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B.宗教的世俗化倾向 D.绘画艺术的功利性
23.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然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