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2.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重点)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人口的迁移
阅读教材P8至P9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世界人口迁移 (1)特点
①二战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意义
①二战前: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中国人口迁移
时间 古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原因 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等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正误判断:
(1)小明去美国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2)大洋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地。( )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
【提示】 (1)× 到美国留学已跨越了国界且长时间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 (2)√ 大洋洲属于新开发的大陆,自身人口稀少、一直是人口迁入地。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内人口出现了自发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
教材整理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阅读教材P10至P1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
??特殊因素:政治、文化3.社会因素?
?重要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正误判断:
(1)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2)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提示】 (1)√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疑问4: 解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人口迁移的含义及表现 [合作探讨] 中新社联合国2016年1月12日电 据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 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为1 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1 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1 000万人。
探讨1: 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
【提示】 “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探讨2: 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 【提示】 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是人口迁入为主,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为主。 探讨3: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核心点击]
人口迁移
1.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 时间 方向 特点 原因 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人类 社会 早期 食物或耕地丰富的地区 的吸引,农业社会主要规模小、距离短 因为土地开垦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旧大陆”流向15~19 世纪 “新大陆”,由已开发的地区流向未开发的地区 “二战” 后 迁移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距离变长、规模变大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重新划定国界,劳动力的需求变化,新兴城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移形式趋于多样化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和产业的发展 国内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相比,人口迁移更为经常、普遍、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特点 迁移原因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有组织、有计划 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以自发流动性为主 3.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 流向 从东部沿海向东北、西北、青藏地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部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4.人口迁移的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