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操作
E、 练习:这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想教师要设计好两方面的课堂练习。一是达标训练题,二是达标检测题。达标训练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对基层目标进行“练达”,题要少而精,有典型性、针对性强,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提高。当堂达标检测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重在检查学习效果,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要求:练习要分层次。要有基础性、直接性问题;思维性、迁移性问题;应用性、发散性问题。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实践,循序渐进。 应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尽量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发展变化,并且强化课堂上练习、作业,即当堂训练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以落实。我们知道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形成靠的是落实,没有落实就没有效果。 F、 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在课内或课后。
力求数量适度、难易适度、体现梯度;作业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题有代表性、典型性。其中课内作业要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课外作业要注重综合性、迁移性。我想作业应分层次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中,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强化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对教学目标要做到像洋思中学要求的“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同时,要领会到每种教学模式都是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思想的载体,所以,“六步”并非从时间或形式上把课堂割裂开来,根据每节课的实际可以是一堂课分六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用几个环节,一堂课内进行几次“循环”,或一个知识体系在几节课内完成“循环”,应该说,在整个教学中贯穿着知识由点到块、到系统,由单一技能到综合能力、到整体素质的很多小循环到大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水平得以螺旋型上升。因此把握好这种模式要理解“循环”二字,领会主体性教学的目的和精神实质,从而在师生互动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充分自由地探究、质疑和讨论,让学生充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能让学生完成的内容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的原则,让学生尽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使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质,使教育真正充分“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主体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陈靖 周东辉 丛天笑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其发展的完整性、充实性、连续性、时序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来探索。如今提倡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所谓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改善教学主体,尤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双向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本文就两种教学模式,以四个方面加以对比,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寻求新的思路。
一、 一、 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
教学目标 起点行为 教学活动 教学评鉴
↑ ↑ ↑ ∣
四个部分不能割裂,不能顾此失彼。首先是明确目标,同时起点行为切合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行之有效,而教学评鉴是对前三者的检验、评价和调节。因此上述四部分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完成上述四个阶段时,主要以教师为主来完成,即老师提出课堂的教学目标和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由老师完成起点行为及教学活动,最终通过测试检验前三阶段的完成情况,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双向性、自主性。例如:食品分析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包
括食品成份分析、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污染物质的检测,所采用的分析手段有定性、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通篇教材就是一本实验书,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由教师来完成教学,会造成单向性教学而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因此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设计简单的分析操作过程。如设计某食品中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过程,教学目标确立后启发学生找出测定的起点――淀粉,要排除干扰,进行样品的预处理,然后将淀粉水解成糖,依据测定糖的方法间接得到淀粉的含量。设计的大方向找到后,学生们开始自已选择试剂及操作条件,最终写出各自的操作过程,再由教师将各操作方案加以比较、评价、查漏补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堂课自由、开放、内容丰富多彩,既重视相互的交流,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了教学模式的完整性。而且真正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发挥,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使学生有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创造性的思维空间。
二、 二、 教学模式的广泛性和充实性
课堂教学中,存在主观思维、情感空间和客观物质实体空间。各种空间因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以充实课堂教学空间。应用各种媒体,扩展信息通道,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和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模式配置以黑板、讲桌及课桌等物品,从而构成了教室内的交流权力空间,大讲桌客观上将教师和学生的空间一分为二,无形中拉大了距离,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而教师则成为传统型课堂权力空间的中心点。目前提倡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首先从配置上改变了空间结构,如远程教
育所应用的电视、电话、多媒体等,尽管表面上拉大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但实际上改变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一对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课桌与讲台、站立空间与座位空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而不仅仅是主讲者;学生是自我身心发展的自主参与者,是客观世界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课党空间的自由与开放,在于师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同时也要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交流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室空间氛围。目前的教学空间仅仅局限于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而真正的主体性教学应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农村、工厂、博物馆、图书馆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自己寻找、探究课题,才能达到教学的广泛性。
三、 三、 教学模式的连续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与课之间的有机联系,要协调一致,要做到前后呼应,不能出现时间空档,同时各组成部分的出现应有先后顺序,不可本末倒置。例如:应用实验演绎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验检验、理论论证,扩展理论的应用范围,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而目前提倡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在连续性上有所突破,即打破定势,更新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采用“讲授-自学-练习-反馈-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表面上看学生要通过自学接受新的知识,而不是在教师主讲基础上进行,如此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