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拔高每日练(全国卷题型专练)第11练
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拔高每日练(全国卷题型专练)第11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岸边待渡时所见之景象,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是日暮时江边渡口。 B.颔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也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江中到岸上,由远及近。 C.颈联写船只惊散了沙草中的群鸥,它们飞向广阔的江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宁静。 D.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江中与岸上交替着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渡江图。 2.有人说,温庭筠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深切感慨,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
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面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
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诗歌前三联写景,由景物描写引出尾联的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慨。②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可谓感慨深切。
解析:1.“它们飞向广阔的江田”错误,根据“万顷江田一鹭飞”可知,飞向广阔的江田的是鹭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江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颔联紧承首联,细致地描绘了江水中与江岸上的情形,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在岸边所见,由远及近,由江中到岸上,由静到动,井然有序。颈联写渡江,此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深化了诗歌意境。群鸥栖息在沙草之间,万顷江田之上只有孤单的鹭鸟在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両面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宁静。前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对江中、岸上的景致交替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诗人置身其间,触景兴感,遐想联翩。尾联写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言外之意是即便自己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解。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C; 4.(1)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详解】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消灭。
【详解】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杀。
解析:1.“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
2.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
3.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4.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