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我想,无论我长多大,《聊斋》总会是我枕边的陪伴,就像人生一样,纵使沧海看云,也总要留得心香一瓣吧!
点评
文章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对于
《聊斋》的钟爱及其缘由,对《聊斋》中的人物﹑情节有深刻而生动的领悟,感情如同小鱼轻快灵动,又如一杯茗茶,袅袅余香。
13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大多秀外惠中,重情重义,侠肝义胆,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B.中国航天事业立足科技自主创新,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使我国跻身太空探索的先进国家行列。
C.他们不择手段凭空制造虚假信息,骗得国家巨额补偿款,而个别官员更是在其中助桀为...虐,捞取好处。 .
D.4名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子驾小车进入某住宅小区,谁能看出他们竟是盗窃摩托车21起的....犯罪嫌疑人? 答案 B
解析 B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贬义词。A项秀外惠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C项助桀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D项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手机三包规定》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从2月6日起,一个“孔雀女”与江西“凤凰男”分手的“故事”刷爆网络,原因是上海城里的姑娘随江西农村的男友回家过年,结果被“黑糊糊”的一顿年夜饭给吓跑了造成的。 D.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个会有好结果。 答案 B
14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解析 A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应去掉“由于”。C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掉“造成的”。D项“这样”指代不明,是指代“压服”还是“文字狱”不明确。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B.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给他打个电话。
D.本公司经过六年的打拼,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分公司开业庆典之际,向来自各界的朋友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答案 A
解析 B项“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项“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使用对象不对。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D项“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此处应为“敬赠”。
4.某班举办“经典作品评介”活动,每位同学都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在下面提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 某同学评介《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评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案 (示例)刚才我们聆听了两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他们而感伤,不管是宝黛爱情,还是罗朱爱情,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与制约,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如何打破社会的束缚呢?需要我们的斗争。下面让我们走进蒲松龄为我们创造的狐鬼人神的世界,去体味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艺术魅力吧!
解析 添加“衔接性文字”是语言运用中的常规题目。所谓“衔接性文字”就是过渡语,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承上”应概括《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内容,“启下”应概述出《聊斋志异》一书的主要内容或艺术特色。 5.为下面一段文字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首先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
15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塑造了一系列痴男怨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浓厚的审美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有三层内容,答题时可先分析概括各层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整合连缀,最后拟定标题。文段第一层内容是蒲松龄将魏晋风流的“真”发展为“痴”;第二层内容是蒲松龄使魏晋风流的“狂”有了审美意味,也是发展;第三层内容是蒲松龄给魏晋风流的旷达自然加入了爱情因素,这还是发展。由此就不难整合出一个确切的标题了。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