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a.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
死。”
b.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 ②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辨析
5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都有“不可改变”之意。但前者指文章或
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强调“不可磨灭”;后者强调“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可改变”。
例句
a.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
6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言锋利,思维深入,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不易之论。 四、速读感知课文
1.梳理《香玉》一文的情节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端(第1段):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发展(第2段):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再发展(第3、4段):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高潮(第5段):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结局(第6段):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2.《王六郎》一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根据作者的改编创作和在文中的最后评论,他如此改编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的世态炎凉,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的势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
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也是十分的渴望。但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样的下层劳动者,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一、重点突破
1.《香玉》中香玉和绛雪二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刻画这两个人物的?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说《聊斋志异》“人各面目”。这“人各面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各语言”。
7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在《聊斋志异》的“人物画廊”中有许许多多各具鲜明个性的人物,他们可以分出若干种性格类型,而在每种性格类型的群体中,几乎没有一对人物的性格气质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各自的语言清楚地分开来。
如《香玉》中的香玉热情开朗,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直率真。绛雪含蓄内敛,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绛雪对黄生之情温而不热,张弛有度,体现了她矜持庄重的个性。
2.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神性、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善于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如: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3.结合课文,说说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六郎善良、重情义、守信用,本文是通过他与许姓渔夫的交往来描写的。概括为以下两点: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真诚。
在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这“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