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命题趋势预测和对策
2007年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和对策 虽然200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了,但鉴往以知今,对2007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握出题规律,对于洞测2008年高考命题趋势,科学合理的指导考生应对这类习题应该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分三部分: (一) 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图表分析
时代、作者、题目、体裁、题材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词小令 写景抒怀 试题来源 题型 考试要点及出题方式 语词意象与心情 全国一卷 问答题 就情景角度作赏析 分析诗眼(精炼传神的字) 问答题 意境描写的好处(尾联图景) 词体知识 唐·王维《新晴野望》 全国二卷 唐诗五律 写景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填空 选择 上海卷 宋词小令 写景 问答 对语言、描写角度、情感判断选择 从情景角度鉴赏划线句 唐·王维《秋夜独坐》(节选) 宋·周弼《夜深》 唐诗五律 宋诗七绝 即事抒情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江苏卷 宋词小令 送别 宋·王安石《示长安君》 问答题 三、四句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分析创新之处 问答题 赏析中间两联的“怆情” 说明二诗夜景的不同 比较问答题 分析独坐心境的不同 辽宁卷 湖南卷 宋诗七律 送别 唐·吴融·《华清宫》 湖北卷 唐·李约·《过华清宫》 唐诗五绝 咏史 宋·林景熙《溪亭》 广东卷 宋诗五律 写景 唐·高蟾《金陵晚望》 思想情感发生原因 江西卷 唐·韦庄《金陵图》 唐诗七绝 写景抒怀 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福建卷 楼》 唐诗五律 写景抒怀 清·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安徽卷 清词小令 咏物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重庆卷 宋·苏轼《海棠》 唐诗七绝 宋诗七绝 咏物 唐·刘禹锡《乌衣巷》 金·吴激《人月圆》 浙江卷 元·赵善庆《山坡羊·燕子》 唐诗七绝金词元曲小令 咏史 填空题 诗词曲不同体裁比较问答题 表现手法与语言特色 比较问答题 分析苏轼描写海塘的特点及表现思想感情手法 比较二人夜里赏花的情感 问答题 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问答题 比较版本分析何种诗句更妙 分析第三联艺术表现手法 比较问答题 比较“伤心”不同表现手法 问答题 评价“穿”“数”艺术效果 比较问答题 比较表现手法 比较思想情感 时间变化意象与情感 意象与情感关系 明·高启《黄氏延绿轩》 天津卷 明诗五绝 写景 宋·王安石《葛溪驿》 四川卷 宋诗七律 写景抒怀 清·徐兰《出关》 山东卷 清诗七绝 边塞诗 宋·刘一止《小斋即事》 宁夏卷 宋诗五律 借物说理诗
问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 叠音词作用 诗句意境赏析 为诗中画面命名 赏析“乱”的感情 比较版本分析何种诗句更妙 分析艺术表现 分析句意的递进与关联 分析事物意象与情感关系 二、图表命题特点分析及2008年命题预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命题特点:
第一,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
但唐诗所占比例比往年有所下降,宋诗在保持中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今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题共考察24首诗词曲,从时代看,唐诗有10首,宋诗6首,宋词3首,明诗、清诗、元曲、清词、金词各1首,以唐宋诗16首占主导地位,占出题百分数的66.7%(唐诗占41.7%,宋诗占25%)。词曲6首,占25%,其中宋词3首,占12.5%。唐宋诗词共占到79%。金元明清诗词曲占到21%。
笔者曾对1996年——2005年56套高考题作出过统计,10年高考题共考61首诗词曲,唐诗32首,宋诗16首,宋词8首,元曲两首,唐、五代词、明诗各1首。唐宋诗占所选诗词数量的80%,占有绝对优势,唐诗54%,宋诗26%。词10首,占16.4%,宋词8首,占13.1%。唐宋诗词占93%,而其余元曲明诗仅占7%。现在选择唐宋时代诗歌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是主要的选题范围。 两相比较,往年除04年上海卷选明诗,96年全国卷选元曲,05年湖北卷选元曲,06年山东卷选清诗,今年除安徽、浙江、天津、山东选取金元明清诗词曲外,全国及其余各省市选题均集中在唐宋时代,或出唐诗,或出宋诗、宋词。全国及各省命题在时代选择上以唐宋为主。唐宋时代的诗词比例一般占到80%左右,其他朝代的诗词曲比例占到20%左右。
这种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也就是说2008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但仍然会有少量省份选择金元明清时代。 第二点,诗歌作者的选择上,名家代表名篇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为避免重复和出题缺乏新意,为考生喜闻乐道的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命题人选择大诗人的篇目上,多选择不是特别有名的诗歌,如2007年四川卷宋王安石的《葛溪驿》、2007年白居易《惜牡丹花》、2005年全国二卷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选择名篇,往往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对比出题,如2005年上海卷考察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唐朝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对比出题;2002年北京卷唐朝畅当的《登鹳雀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出题。一般诗人的名作或其他诗人的一般作品数量上升,如2003年北京卷唐赵嘏《江楼感旧》、崔护的《题都城南庄》,2002年高考题宋蒋捷《虞美人》,今年山东卷清徐兰《出关》等。
尽管名家名篇数量有下降,但是可选择范围还是很广泛的,仍然需要倍加关注,11年高考题(96-2005,2007)考到杜甫诗三首,李白诗词七首,王维诗五首,白居易诗三首,韦应物、刘禹锡各两首,苏轼诗词5首,王安石诗三首,辛弃疾词两首。王昌龄、柳宗元、杜牧、贾岛、梅尧臣、李清照、杨万里、陆游、马致远、陈维崧仅仅各考了一首,而像陈子昂、孟浩然、韩愈、李贺、李商隐、欧阳修、黄庭坚、秦观、周邦彦、姜夔、元好问、张可久、张养浩、杨慎、李梦阳、李攀龙、顾炎武、朱彝尊、袁枚、赵翼、郑板桥、纳兰性德、龚自珍等大量名家的传世名篇还没有在高考题中出现,必将在以后考题中有所体现。至于不出名诗人的名作肯定会出现,不好估计哪些人和哪些篇目,但对于2008年考生来说,既要注意名家名篇,又要关注其他时代的名作。
第三点,从考题体裁选择上,诗歌以律诗绝句,词以小令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半以上。2007年高考诗词鉴赏题,律诗七首(五律5首,七律2首)占29%;绝句11首(五绝4首、七绝7首)占46%;词曲小令6首占25%。五律七绝12首占50%。1996-2005年10高考题七绝29首,五律7首,占全部61首诗歌的59%。诗歌过分短小,很难展开联想;字数多,则变化复杂,较难把握其中脉络和意蕴,如古风、歌行、长调变化繁富,对于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较难命题和答题,一般不会考到,即使考到,也选择意义浅显、脉络明晰、中学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诗词。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参加2008年的考生在读诗方面侧重读一下律诗、绝句、小令和中调,但作为升华心灵的文学鉴赏来说,古风、歌行和长调当然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第四点,从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两类诗歌特别是后一类诗歌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硬性区分为哪一类题材,即可因写景妙句归为前类,也可因抒情深长化为后一类,因此将这两类诗笼统地称之为写景抒怀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