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论证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论证报告
一、 需求论证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深入,伊犁州已成为国家能源重点开发基地,现已有数十家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入驻伊犁,专业技能人才每年缺口达万人以上,其中机电专业人才缺口占其中80%。
据报载,我州机电技术工人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电技术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目前我国机电操作人员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机电技术操作人员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二、 建设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
积极应对机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伊犁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核心专业,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
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三、 建设思路
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已开办三十余年,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应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的引领下,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职业活动规划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优化实训教学环境,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围绕提高整体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工作主旨,以锻炼青年教师队伍为工作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 四、 建设内容
(一)积极稳妥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始终注重以实践活动来规划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实施标准、以职业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以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企业 岗位 调研 岗位 能力 分析 确认 人才 培养 规格 确定 培养 方向 专业 课程 体系 设计 形成 专业 课程 体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示意图
顶岗实习
职业素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规划
(二)推进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将就业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向主动性、探求性和研究性学习。 2.改革考核方法,推行教考分离,保障教学计划的执行,按照职业标准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3.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与考核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不断完善对学
职业素质训练 岗位技能训练 专业素养专业技能训练 职业资格取证 专业基础课 文化素养文化基础课
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4.教材的选用,原则按照国家最新有关示范专业建设的教材成果为主,根据本校情况自编教材为辅,保障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用,通俗趣味,内容要新,紧贴应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增删内容。
5.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课堂开到企业里。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开发。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在实训间建立学生作品与教学成果展示区,营造实训室文化氛围。
2.更新与增添专业设施,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3.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除教学实训室外,成立“机电维修服务中心”,对外社会服务与宣传等,既锻炼师生的实习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本专业的知名度,使招生、就业宣传多了一条很好的来源渠道。
4.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骨干教师4人;选派10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轮岗实践,使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达到100%以上;长期聘请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