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识别与建模理论、方法》
行业评估模型建立后,将行业模型中建立的风险指标、预警值、权重、风险值得分等,运用到纳税评估实践中进行检验,根据评估实际结果与预警值的比对,对行业评估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反复进行完善修改,对相关的指标值不断进行修正,验证纳税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风险分析常用模型
1.投入产出模型 2.能耗测算模型
3.工时(工资)耗用模型 4.设备生产能力模型 5.营业毛利模型 6.税负对比模型 7.资金监控模型
5.行业模型指标预警值的测算方法
预警值又叫临界值、阈值,是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也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0分预警值就是最小强度(预警下限),满分预警值就是最大强度(预警上限)。
(1)行业均值
均值包含“求和”“平均数”“中位数”等测算方法,计算公式有明显差异,建模时尽量选择最优行业均值测算方法。
(2)指标权重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各权重之和应等于100%或1)。
(3)预警值的测算
统计学中最常用的为“平均值±标准差”法来确定预警值的上下界限。
标准差:标准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它是对各数据的离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方进行平均后的方根。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其计算公式为:
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离散系数或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离散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其计算公式为:
以标准差界定合理预警值界限是一般概念,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对象,如果样本分布较散,标准差过大,以此界定对象的取值范围就可能过大,超过了客观环境或条件的要求。例如,我们在从获取样本数据,测算指标值时,很多指标的离散系数超过1,即标准差是平均值的1倍以上,预警值界限就会达到2倍平均值以上,造成漏掉一些风险户。因此,我们可以以离散系数为参考,界定分析对象的预警值界限,具体取值根据行业模型的性质和预警值管理要求来确定。总局在对税负指标进行测算时,通常把离散系数是
5
否达到0.6作为参考值,即预警值界限的上限最大范围不能超过1.6倍的平均值,下限最大范围不能超过0.4倍的平均值。
6.行业模型风险指标对比方法
(1)横向比较
单户企业指标值与行业平均值(预警值)比较,如增值税名义税负与行业均值比较。 (2)纵向比较
单户企业评估期指标值与其基期指标值比较,如投入产出比纵向比较。 (3)弹性系数比较
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指标变动率的比率,如电费支出与增值税销售变动弹性系数。
7.纳税人风险指标得分计算公式
(1)横(纵)向比较
①指标值低于0分(预警值的最小强度)预警值=0分 ②指标值高于满分(预警值的最大强度)预警值=满分
③指标值介于0分和满分预警值之间=ABS((指标值-0分预警值)÷(满分预警值-0分预警值)) (2)弹性系数
①若ABS(前者指标变动率-后者指标变动率)<10%(即两者变动差异较小),得0分; ②若前者指标变动率与后者指标变动率方向相反,得满分; ③其他情况
ABS(弹性系数-1)低于0分预警值系数=0分 ABS(弹性系数-1)高于满分预警值系数=满分
ABS(弹性系数-1)介于0分与满分之间预警值系数=ABS[ABS(弹性系数-1)-0分预警值系数]/(满分预警值系数-0分预警值系数)
8.纳税人风险指标的总得分
纳税人风险指标的总得分M=∑(各指标权重×该单项指标得分) 根据纳税人风险指标的总得分,分别确定风险等级。
9.风险指标设置及异常识别的主要应用
(1)增值税税负异常识别 ①原理
通过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预警值(预警值)的比较,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企业税收风险点的一种方法。
②数据模型
增值税税负=评估期应纳增值税税额/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③数据采集
6
CTAIS系统2003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一般纳税人)。 ④预警值设置
对增值税税负运用统计学平均数计算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离散系数小于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0.6,预警值=平均值-0.6×标准差。
⑤评分标准
增值税税负按超过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下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0.4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为0分。
指标得分=|(企业税负-预警值)/(预警值×0.4)| ⑥应用要点
根据行业特点,本指标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企业的经营方式,是销售给外地企业或是给本地企业加工。 B.企业是否新办企业,是否扩建或大规模购进固定资产。 C.原材料价格、产品类型等。
因此,在运用该项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案例1-1】××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经济类型为民营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县××镇,法人代表王××,注册资本1 680万元;主营范围:原辅材料的采购、白酒的生产、销售。
行业税负率按当地具体情况予以测算,增值税税负对比分析评估模型指标预警参考值如表1-2所示。
表1-2增值税税负对比分析
评估指标 预警值 行业增值税税负率(%) 4~7
××酒业有限公司2013年、2014年增值税税负分别为:6%、3.30%。 风险分析人员对该公司2013年、2014年增值税税负进行风险识别:
2013年增值税税负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评分为0分。2014年增值税税负低于预警值,超过预警值幅度=(4%-3.30%)/4%=0.175<0.4
因此,该项指标评分=∣(3.30%-4%)/(4%×0.4)∣=1.09375
(2)原材料投入产出比异常识别 ①原理
投入产出,对企业而言是个效率指标。从广义上讲,企业的投入产出既包括货物流的投入产出,也包括资金流的投入产出,还包括人力的投入产出。从狭义上讲,仅是指企业货物流的投入产出。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投入产出比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与纳税人账面产销量、销售收入,计算该企业账面投入产出比,与该行业投入产出比(预警值)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的申报信息是否存在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
②数据模型
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定耗)=投入原材料(关键物件、辅助材料、包装物)数量÷产品数量 ③数据采集
A.投入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明细账中记载的原材料的购入数量、投入数量、库存数量,明细账没有明确记明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保管账。
B.产品数量:产成品明细账中记载的各种产成品的数量。明细账中没有明确记明的,或者记载明显偏差的,可从企业生产部门获取其真实的产成品产量。
7
C.企业保管员使用的材料、产成品出入库单及产成品发货单也能确定原材料投入量及产成品产量。 ④预警值设置
对投入产出比预警值计算运用统计学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与预警值比较,标准偏离幅度:20%~80% ⑤评分标准
将单户企业评估期投入产出比与行业投入产出比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在预警值偏离幅度内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偏离幅度20%的,该项指标为0分;超过预警值偏离幅度80%以上的,该项指标计满分。
指标得分=(指标值偏离幅度-20%)÷(80%-20%) ⑥应用要点
主要适用于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的工业企业。由于测算、分析侧重的内容和角度不同,不同的行业适用的投入产出测算指标和模型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其侧重面的不同可分为原材料投入产出比、废料的产出及再利用率、单位产品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定额的分析等。
注意测算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测算分析结果,必须深入调查,从企业仓库保管、库存明细账目、辅助材料、包装物耗用等多方面印证、分析,查找线索。
【案例1-2】B食品有限公司为外商投资企业,1997年12月25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独立核算,注册资金70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150人,经营面积25亩,生产车间8间,共有3条大型的生产流水线。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膨化食品、果冻、饮料、调味品、糖果、瓜子、海苔生产、销售,以经营膨化食品虾条、薯片为主。
该公司属于小食品加工业,其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情况:该公司主要产品为虾条、薯片,原材料为精制面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虾粉、白糖、大米粉、马铃薯全粉、调味料为主;其生产工艺流程为:投入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后,经过煮饼、压饼、切饼、烘干、膨化、冷却、包装、成品入库。
该公司2014年实际投入了15.077吨虾粉,账面产出产品150.6吨。
风险分析人员事先根据该行业生产经营特征,通过典型调查,建立了虾条的原材料耗用定额(预警值)标准:投入吨产品耗量为0.08吨左右,即耗用0.08吨虾粉可生产一吨虾条。
风险分析人员对该公司2014年投入产出比进行风险识别: 2014年该企业账面数据的投入产出比=15.077÷150.6=0.1(与预警值比较存在偏离) 偏离幅度=(0.1-0.08)÷0.08×100%=25%
该项指标评分=(指标值偏离幅度-20%)/(80%-20%) =(25%-20%)/(80%-20%) =0.08
(3)耗电率指标异常识别 ①原理
耗电率指标属于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测算是通过典型调查,获得纳税人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数据和产品产量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能耗定额(预警值)。与评估企业的相应能耗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的申报信息是否存在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
②数据模型
耗电率=电费支出/近似产值
近似产值=存货期末数-存货年初数+主营业务成本 ③数据采集
电费支出数来源于供电公司报税信息;存货期初、期末数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主营业务成本数来源于企业《利润表》。
④预警值设置
8
对电耗率预警值计算运用统计学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与预警值比较,标准偏离幅度:20%~80% ⑤评分标准
将单户企业评估期电耗率与行业电耗率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在预警值偏离幅度内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偏离幅度20%的,该项指标为0分;超过预警值偏离幅度80%以上的,该项指标计满分。
指标得分=(指标值偏离幅度-20%)/(80%-20%) ⑥应用要点
该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对账务核算不健全、材料耗用情况难以估算,但可从第三方取得客观能耗信息的小规模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同样适用。
在实际分析中,能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具客观实在性、企业不易人为改变、不易隐瞒、便于收集、纳税评估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对能耗指标的分析应用,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正常的企业非生产性(办公照明、空调使用等)用电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记。对需要由电费推算用电量的,应考虑扣除企业缴纳的基本电费。
(4)主营收入工耗率异常识别 ①原理
主营收入工耗率,属于工资耗用指标。是指在单位产品耗用工资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测算的工耗比率。通过工耗率指标,从工资占比方面分析识别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列工资或滞后确认销售的风险。
②数据模型
主营收入工耗率=工资薪金支出/近似产值
近似产值=存货期末数-存货年初数+主营业务成本 ③数据采集
工资薪金支出源来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存货期初、期末数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主营业务成本数来源于企业《利润表》。
④预警值设置
对工耗率预警值计算运用统计学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与预警值比较,标准偏离幅度:20%~80% ⑤评分标准
将单户企业评估期主营收入工耗率与行业主营收入工耗率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在预警值偏离幅度内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偏离幅度20%的,该项指标为0分;超过预警值偏离幅度80%以上的,该项指标计满分。
指标得分=(指标值偏离幅度-20%)÷(80%-20%) ⑥应用要点
适用于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基本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核算规范的工业企业。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